- 基本解释
饲蚕之馆。 汉 蔡邕 《汉交趾都尉胡府君夫人黄氏神诰》:“採柔桑于蚕宫,手三盆于茧馆者,盖三十年。” 宋 梅尧臣 《和孙端叟蚕具·蚕馆》:“ 汉 仪后亲蚕,採桑来茧馆。”
- 基本含义
- 指人长时间闭门不出,不与外界交往,像茧一样封闭自己。
- 详细解释
- 成语“茧馆”由“茧”和“馆”两个字组成。茧是蚕吐丝做成的壳,象征着封闭与隔离;馆指的是居住或停留的地方。因此,“茧馆”形容一个人长时间闭门不出,不与外界交往,像茧一样封闭自己。
- 使用场景
- 通常用来形容一个人长时间不与外界交流,与社会脱节,缺乏社交活动,过于封闭自己。
- 故事起源
- 成语“茧馆”最早出现在明代冯梦龙的《东周列国志》中。故事中,一个叫陆续的人,由于过于宅在家里读书,不与外界交往,导致他的身体变得像茧一样封闭,无法自由活动。这个故事告诉我们,人们需要与外界交流互动,才能保持身心健康。
- 词语结构
- 名词+名词
- 例句
- 1. 他过于宅在家里,已经变成了一个茧馆。2. 这个人整天只宅在家里,真是个茧馆。
- 记忆技巧
- 可以通过将“茧馆”联想成一个人长时间闭门不出,像茧一样封闭自己的形象来记忆。
- 延伸学习
- 可以学习其他与社交和交流相关的成语,如“闭门思过”、“孤芳自赏”等。举例不同年龄层学生对这个词语的造句:1. 小学生:我有一个朋友,他整天只在家里玩电脑游戏,真是个茧馆。2. 初中生:他总是宅在家里看小说,不与同学们交流,已经变成了一个茧馆。3. 高中生:考试期间,他整天只在家里复习,不与朋友出去玩,真是个茧馆。4. 大学生:他总是一个人呆在宿舍里,不愿与别人交流,已经变成了一个茧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