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使用场景
- 可以用来形容一个人的行为举止或事物的本质,常用于文学作品、口语交流和日常生活中。
- 例句
- 1. 他的戏本非常丰富,可以演出各种不同类型的角色。2. 这部电影的剧本是根据一本经典的戏本改编而来的。
- 基本含义
- 指戏曲演员的剧本,也用来比喻一个人的行为举止或事物的本质。
- 基本解释
◎ 戏本,戏本子 xìběn,xìběnzi
[script;text for play] 旧称戏曲剧本
- 延伸学习
- 了解更多与戏曲相关的成语和文化知识,深入了解中国传统文化中的戏曲艺术。举例不同年龄层学生对这个词语的造句:1. 小学生:我喜欢看戏曲演出,演员们都是根据戏本来表演的。2. 初中生:老师说我们要学会读懂人们的戏本,才能真正了解他们的内心。3. 高中生:这本小说的戏本非常精彩,故事情节紧凑,人物形象鲜明。4. 大学生:他的行为举止总是能反映出他的戏本,看起来很有个性。5. 成年人:在社交场合中,我们需要学会读懂他人的戏本,才能更好地与人相处。
- 故事起源
- 戏本一词最早见于明代文学家杨慎的《世说新语·文学》一文中。传说当时有位叫李广的人,他非常喜欢看戏曲,每次看完后都能记下演员们的对白和动作,并整理成册。他的戏本收集了很多戏曲的精彩片段,因此被人们称为戏本。后来,这个词逐渐被引申为比喻一个人的行为举止或事物的本质。
- 英文翻译
1.[旧] text for a play or opera
- 记忆技巧
- 可以联想戏曲演员在演出前要先熟悉剧本,戏本的内容对他们的表演起到重要的指导作用。同时,可以将戏本比喻为一个人的行为举止或事物的本质,强调内在的特征和真实的本质。通过这样的联想,可以更好地记忆和理解这个成语的含义。
- 词语结构
- 戏本是一个名词短语,由两个汉字组成。
- 详细解释
戏曲剧本的旧称。 明 冯梦龙 《古今谭概·颜甲序》:“余尝劝人观优,从此中讨一箇乾浄面孔。夫古来笔乘,孰非戏本?只少一副响锣鼓耳。”《西游补》第十四回:“只得寃枉 老孙 编成戏本,説我做了高官,做了丈夫,做子老尊,要师父回心转意,断絶西方之想。” 鲁迅 《准风月谈·二丑艺术》:“小丑,即花花公子们编出来的戏本,也不会有,因为他们只看见一面,想不到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