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基本解释
(1).《周易》中六爻相交成卦所表示的事物形象。《易·繫辞下》:“爻象动乎内,吉凶见乎外。” 孔颖达 疏:“言爻者,效此物之变动也;象也者……言象此物之形状也。”
(2).《周易》中的爻辞和象辞。泛指《易传》。 三国 魏 刘劭 《<人物志>序》:“是以圣人著爻象,则立君子小人之辞。” 晋 葛洪 《抱朴子·嘉遁》:“是以高尚其志,不仕王侯,存夫爻象。” 南朝 梁 沉约 《谢齐竟陵王教撰高士传启》:“窃闻高尚其事,义光爻象;贤者避世,声焕典坟。”
(3).《易·繫辞下》云,“爻象动乎内,吉凶见乎外”,后因以“爻象”指吉凶。 清 陈梦雷 《抒哀赋》:“掩涕而正襟兮,重搜爻象於窈冥。”
(4).形迹。《儒林外史》第二一回:“ 浦郎 恐他走到庵里,看出爻象。”
- 基本含义
- 爻象是指《易经》中的卦象,也可以泛指事物的形态和变化。
- 详细解释
- 爻象是由阴爻和阳爻组成的八卦图形,用于解释事物的变化和发展趋势。在《易经》中,爻象是通过抛三枚铜钱得到的,正面朝上的是阳爻,反面朝上的是阴爻。爻象的变化可以通过卦辞和爻辞进行解读。
- 使用场景
- 爻象通常用于预测和解读未来的变化趋势,可以用于个人命理、风水、农业、政治等方面。在日常生活中,也可以用来形容事物的变化和发展。
- 故事起源
- 爻象的起源可以追溯到中国古代的《易经》。《易经》是中国古代最重要的哲学著作之一,其中的卦象和爻辞被视为预测和解读未来的工具。
- 词语结构
- 爻象是一个名词,由两个汉字组成。
- 例句
- 1. 他通过研究爻象来预测未来的发展趋势。2. 这个企业正处在一个爻象变化的关键时期。
- 记忆技巧
- 可以将爻象的两个字分别记忆,爻可以联想为《易经》中的卦象,象可以联想为事物的形态和变化。
- 延伸学习
- 了解更多关于《易经》和卦象的知识,深入学习爻象的应用和解读方法。学习其他与爻象相关的成语,如“卦象万变”、“变化莫测”等。阅读有关爻象的相关书籍和文章,了解更多关于爻象的文化和历史背景。举例不同年龄层学生对这个词语的造句:1. 幼儿园学生:爷爷给我讲了一个关于爻象的故事。2. 小学生:我们学校举办了一个关于爻象的展览。3. 初中生:老师教我们如何利用爻象来预测未来的趋势。4. 高中生:我正在研究爻象的变化规律,希望能够应用到我的科研项目中。5. 大学生:我在论文中讨论了爻象在农业领域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