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基本解释
主管;主持。《左传·庄公十四年》:“命我先人,典司宗祏。”《后汉书·鲁恭传》:“司隶典司京师,四方是则。” 宋 沉作喆 《寓简》卷七:“凡人一身,平日视听言语饮食,未尝少休也。唯鼻典司出入息,劳役颇省。” 王闿运 《振威将军张君墓志铭》:“﹝ 张绍堂 ﹞长子 锡珍 先从 淮 军典司军械,前一年病故。”
- 基本含义
- 指官吏、官员。
- 详细解释
- 典司一词源于古代官职名称,典指的是主持、管理,司指的是职务、职责。因此,“典司”指的是官吏、官员。这个成语常用来形容官员或者官僚体制。
- 使用场景
- 这个成语通常用于描述官员、政府官员或者官僚体制中的人。可以用于政治讨论、社会评论等场景。
- 故事起源
- 典司一词最早出现在《左传》中,原本是指负责主持祭祀等仪式的官员。后来,这个词逐渐扩展为指官员、政府官员或者官僚体制中的人。
- 词语结构
- 典司是一个由两个单字组成的成语,没有特定的结构。
- 例句
- 1. 这个国家的典司应该为人民服务,而不是滥用权力。2. 在这个官僚体制中,很多典司只顾自己的利益,而忽视了民众的需求。
- 记忆技巧
- 可以通过联想记忆来记住这个成语。可以想象一个官员穿着官服,手持权杖,站在官府的门前,代表着权力和官僚体制。
- 延伸学习
- 可以进一步了解中国古代官制和官僚体制的相关知识,以及官员在社会中的地位和职责。举例不同年龄层学生对这个词语的造句:1. 小学生:我的爸爸是一个典司,他每天都要处理很多事情。2. 初中生:在历史课上,我们学到了古代的典司是如何管理国家的。3. 高中生:政府的典司应该为人民的利益着想,而不是追求个人的权力和利益。4. 大学生及成年人:在现代社会中,我们需要建立一个透明、廉洁的政府,让典司为人民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