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使用场景
- 鸷击这个成语常用于形容言辞或行动猛烈、狠毒的情况。可以用来形容打击敌人、对抗敌对势力等情况。也可以用来形容批评、指责等言语上的猛烈攻击。
- 例句
- 1. 在辩论中,他鸷击对手的观点,毫不留情。2. 这篇文章鸷击了社会上的不公平现象,引起了广泛关注。3. 这个团队使用了鸷击的战术,成功击败了对手。
- 基本含义
- 形容攻击猛烈、狠毒。
- 基本解释
(1).击搏。 晋 葛洪 《抱朴子·勖学》:“低仰之駟,教之功也,鷙击之禽,习之驯也。”
(2).鹰鹯之类猛禽的代称。 唐 段成式 《酉阳杂俎·肉攫部》:“凡鷙击等,一变为鸽,二变为鴘,转鶬,三变为正鶬。自此以后,至累变,皆为正鶬。”
(3).比喻猛烈。 鲁迅 《坟·摩罗诗力说》:“﹝ 台陀开纳 ﹞作书貽父母曰: 普鲁士 之鷲,已以鷙击诚心,觉 德意志 民族之大望矣。”
(4).古代借指御史中丞的职权。 南朝 梁 刘勰 《文心雕龙·奏启》:“ 汉 置中丞,总司按劾,故位在鷙击,砥礪其气。” 杨明照 校注:“《春秋纬·感经符》:‘季秋霜始降,鹰隼击。王者顺天行诛,成肃杀之威。’”
- 延伸学习
- 可以进一步学习其他类似含义的成语,如“痛击”、“毒打”等,来扩大对攻击和打击的描述词汇的掌握。举例不同年龄层学生对这个词语的造句:1. 小学生:老师鸷击了我一顿批评,我感到很难过。2. 初中生:他在辩论赛中鸷击了对手的观点,赢得了比赛。3. 高中生:这篇文章鸷击了社会上的不公正现象,引起了公众的关注。4. 大学生:他用鸷击的言辞批评了政府的决策,引发了公众的讨论。
- 故事起源
- 《汉书·李广传》中有这样一个故事:李广是汉朝的一位将军,他曾经与匈奴作战,一次战斗中,匈奴人攻击他,李广奋起反击,将匈奴人击败。后来,有人问他为什么能够取胜,李广说:“我是鹰击长空,鸷击群鸦。”这句话后来演变成了成语“鸷击”。
- 记忆技巧
- 可以通过将“鸷击”与猛禽攻击的形象联系起来进行记忆。想象一只凶猛的鹰向着目标猛扑过去,就好像是进行鸷击一样。
- 词语结构
- 形容词+动词
- 详细解释
- 鸷击是由“鸷”和“击”两个字组成的成语。其中,“鸷”指的是猛禽,如鹰、鹫等,具有凶猛的攻击能力;“击”指的是打击、攻击的意思。鸷击这个成语形容攻击的力度和猛烈程度很大,比喻攻击手段狠毒、无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