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使用场景
- 潜德一词常用于形容一个人有高尚的品德和道德,但却不愿意炫耀或展示出来。它可以用来赞美那些谦虚、低调的人,也可以用来批评那些虚伪、虚荣的人。
- 例句
- 1. 他是一个潜德之人,从不张扬自己的优秀。2. 她的潜德让人敬佩,她总是默默地为他人做好事。
- 基本含义
- 隐藏自己的德行,不显露出来。
- 基本解释
谓不为人知的美德。 汉 刘歆 《遂初赋》:“□幽潜德,含理神兮。” 宋 薛季宣 《答陈同甫书》:“发潜德之幽光,某愧焉多矣。” 清 陈康祺 《郎潜纪闻》卷三:“固由圣主名臣表扬潜德,而 忠端 灵爽至於三百年后,犹足以感天地而动风雨。”
- 延伸学习
- 学习和了解其他与品德、道德相关的成语,如“德行天下”、“德高望重”等。这些成语可以帮助你更好地理解和运用潜德这个成语。举例不同年龄层学生对这个词语的造句:1. 小学生:他是一个潜德之人,总是默默地帮助其他同学。2. 初中生:她的潜德让人敬佩,她从来不会为了追求虚荣而做出不好的行为。3. 高中生:作为学生会主席,他保持着潜德的品质,从不滥用权力。4. 大学生:他的潜德让他在同学中赢得了尊重和信任。5. 成年人:他是一个潜德之人,总是默默地为社会做出贡献,从不图名利。
- 故事起源
- 潜德这个成语最早出自《荀子·劝学篇》。荀子是中国战国时期的一位伟大思想家,他在这篇文章中强调了人应该保持谦虚、低调的品质,不要过分张扬自己的优秀和善良。他认为,真正的德行应该是内化于心,而不是外在显露出来。因此,他提出了“潜德”这个成语来表达这个观点。
- 记忆技巧
- 可以通过将“潜德”这个成语与谦虚、低调的品质联系在一起来记忆。想象一个人将自己的德行隐藏在水底,不显露出来,就像潜水一样。这样的记忆图像可以帮助你记住这个成语的含义。
- 词语结构
- 潜德由两个字组成,其中,“潜”是动词,“德”是名词。
- 详细解释
- 潜德是一个由两个字组成的成语,其中,“潜”指的是隐藏、潜藏,“德”指的是品德、道德。潜德的基本含义是指一个人不显露自己的德行,而是将其隐藏起来。这个成语强调了人应该保持谦虚、低调的品质,不张扬自己的优秀和善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