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使用场景
- 蛇足常常用来形容文章、演讲或行动中多余的部分,也可以用来形容某些事物的无用之处,或者指某些事情中不必要的细节。例如,当一个人在写文章时不断叙述一些与主题无关的内容,你就可以说他的文章出现了蛇足。
- 例句
- 1. 这篇文章有很多蛇足,需要删减一些无关紧要的内容。2. 他的计划里有一些蛇足,我们需要去除这些多余的部分。
- 基本含义
- 指多余的东西或无用的附加部分
- 基本解释
◎ 蛇足 shézú
[feet added to a snake by an ignorant artist—sth.superfluous] 画蛇添足。比喻节外生枝,多此一举
若再多说两句,岂不蛇足了。——《红楼梦》
- 延伸学习
- 如果你对成语感兴趣,可以继续学习其他有趣的成语,了解它们的来源和使用方法。同时,也可以学习更多关于中国文化和历史的知识,以拓宽自己的视野。举例不同年龄层学生对这个词语的造句:1. 幼儿园学生:小明的画上有一条蛇足,老师说这是多余的。2. 小学生:我觉得这个故事里有一些蛇足,可以删掉。3. 初中生:老师讲课的时候经常会出现一些蛇足,让我们感到无聊。4. 高中生:这篇文章写得很好,没有任何蛇足的地方。5. 大学生:我们需要评估这个项目,看看有没有蛇足的部分需要优化。
- 故事起源
- 蛇足这个成语的起源可以追溯到中国古代的一个故事。相传,古代有一位名叫孔融的文学家,他是东汉末年的人物。孔融非常聪明,但是他说话不经过大脑,经常说一些无关紧要的话。有一次,他在朝廷上对皇帝说:“臣觉得皇上的裤子上的蛇足很好看。”皇帝听了很生气,因为蛇是没有脚的,所以蛇足是不可能存在的。皇帝就用这个成语来讽刺孔融说话不经过大脑,多说无用的话。
- 英文翻译
1.feet added to a snake by an ignorant artist -- sth. superfluous
- 记忆技巧
- 我们可以通过联想记忆来记住蛇足这个成语。可以想象一条蛇在爬行时突然长出了脚,这样就变成了蛇足,是多余的、无用的。通过这个联想,可以帮助记忆这个成语的意思。
- 词语结构
- 蛇足这个成语是由两个汉字组成的,分别是“蛇”和“足”。
- 详细解释
亦作“虵足”。据《战国策·齐策二》载,数人相约,画地为蛇,先成者饮酒,一人蛇先成,因添画足而失其酒。后因以“蛇足”比喻多余无用的事物。《后汉书·袁绍传》:“何意凶臣 郭图 ,妄画蛇足,曲辞諂媚,交乱懿亲。” 唐 韩偓 《安贫》诗:“谋身拙为安蛇足,报国危曾捋虎鬚。” 明 徐渭 《论中五》:“多此者,添虵足也;不及此者,断鹤足也;而昧此而妄作者,貂不足也。” 郑振铎 《<取火者的逮捕>序》:“仿佛总像有什么话倾吐未尽似的,遂竟不避蛇足,写下了这篇神的挽歌。”参见“ 画蛇添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