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使用场景
- 端身这个成语常用于形容人的举止、仪态端庄,表达对一个人举止得体、不失礼仪的赞美。
- 例句
- 1. 他走路总是端身挺胸,看起来很有气质。2. 这位老师教书育人,言传身教,端身作为学生们的榜样。
- 基本含义
- 指一个人的身体保持端正,姿态端庄。
- 基本解释
(1).使自身的操行归于正直。《孔子家语·三恕》:“士能明於三恕之本,则可谓端身矣。”
(2).摆正身体。《四游记·猴王得仙赐姓》:“众猴听説,端身礼拜,称‘千岁大王’。”
- 延伸学习
- 可以进一步学习与端身相关的成语,如“端坐”、“端详”等。同时,可以了解更多关于礼仪和仪态的知识,以提升自己的个人形象和修养。举例不同年龄层学生对这个词语的造句:1. 小学生:在校园里,我们要端身行走,不要懒散地走路。2. 初中生:作为一名学生,我们应该端身待人,不要随便发脾气。3. 高中生:在社交场合,我们要端身举止得体,不要失去自己的风度。4. 大学生:作为大学生,我们要端身行事,不要做出不负责任的行为。
- 故事起源
- 端身这个成语的起源可以追溯到古代的宫廷文化。在古代,宫廷中的臣子要时刻保持端身,即保持身体挺直、姿态端庄,以显示对皇帝的尊重和忠诚。后来,端身逐渐演变为形容一个人的举止得体、仪态端庄的成语。
- 记忆技巧
- 可以通过将“端身”这个成语与保持姿态端正的形象联系起来,来记忆这个成语的含义。可以想象自己在走路时保持身体挺直,姿态端庄的形象,来帮助记忆。
- 词语结构
- 主谓结构,由动词“端”和名词“身”组成。
- 详细解释
- 端身是由“端”和“身”两个字组成的成语。其中,“端”意为保持正直、端庄;“身”指人的身体。端身这个成语形容一个人的身体姿态保持端庄,不偏不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