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详细解释
- 词语解释
- wú yǐ sè zé ㄨˊ ㄧˇ ㄙㄜˋ ㄗㄜˊ
无以塞责(無以塞責)
自谦之语。无法弥补自己应负的责任。《汉书·东方朔传》:“妾幸蒙陛下厚恩,先帝遗德,奉朝请之礼,备臣妾之仪,列为公主,赏赐邑入,隆天重地,死无以塞责。” 颜师古 注:“塞,补也。”
- 基本含义
- 表示事情的错误或缺点如此明显,以至于无法找到借口来辩解或解释。
- 使用场景
- 通常用于形容某人或某事的错误或缺点非常明显,无法掩盖或解释的情况。也可以用来表示某人对错误或缺点感到无可奈何。
- 故事起源
- 无以塞责这个成语最早出现在《史记·项羽本纪》中。当时,项羽作为楚汉战争的主要将领,他的失策和过失导致楚军最终失败。在楚汉战争接近尾声时,项羽被围困在垓下,无法脱身。他深感责任重大,却无法找到解决问题的办法。于是,他用无以塞责来形容自己无法解决问题的困境。
- 词语结构
- 无以塞责是一个四字成语,由两个词组成。
- 例句
- 1. 他的错误如此明显,无以塞责。2. 在这个问题上,我感到无以塞责。
- 记忆技巧
- 可以将“无以塞责”与“无法找到借口”的意思联系起来。想象一个人犯了一个明显的错误,却无法找到任何借口来解释或辩解,这个人就无以塞责。
- 延伸学习
- 如果你对成语感兴趣,可以学习其他类似意思的成语,如“无可厚非”、“无法可想”等。举例不同年龄层学生对这个词语的造句:1. 小学生:他的谎言太明显了,无以塞责。2. 初中生:老师批评了他的作业,他感到无以塞责。3. 高中生:他的行为如此愚蠢,无以塞责。4. 大学生:在这个问题上,政府的无能让人无以塞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