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使用场景
- 燥湿这个成语可以用来描述夏季潮湿的天气,也可以用来形容人的情绪烦躁不安。在描述天气的时候,可以说“今天天气燥湿,很不舒服。”在形容人的情绪时,可以说“他最近心情燥湿,总是容易发脾气。”
- 例句
- 1. 夏天的南方常常天气燥湿,让人感到很不舒服。2. 最近工作压力大,心情燥湿,需要找些放松的方式。3. 这个房间没有通风,里面燥湿得让人窒息。
- 基本含义
- 指天气闷热潮湿,或人的心情烦躁不安。
- 基本解释
(1).干燥和潮湿。《左传·襄公三十一年》:“宾至如归,无寧菑患;不畏寇盗,而亦不患燥湿。”《吕氏春秋·重己》:“昔先圣王……其为宫室臺榭也,足以辟燥溼而已矣。” 高诱 注:“燥谓阳炎,溼谓雨露。” 唐 杜甫 《秋日夔府咏怀奉寄郑监李宾客一百韵》:“律比 崑崙 竹,音知燥溼絃。” 清 谭嗣同 《与沉小沂书》之二:“凡物春夏则涨,秋冬则缩,寒暑燥湿使然也。”
(2).指日常生活起居。《汉书·丙吉传》:“ 吉 即时病,輒使臣 尊 朝夕请问皇孙,视省席蓐燥湿。”《三国志·吴志·骆统传》:“常劝 权 以尊贤接士,勤求损益,饗赐之日,可人人别进,问其燥溼,加以密意,诱諭使言,察其志趣,令皆感恩戴义。”《资治通鉴·汉献帝建安五年》引此文, 胡三省 注云:“人之居处,避湿就燥。问其燥湿者,问其居处何如也。” 清 梅曾亮 《朱孺人墓志铭》:“吾妇幼失母,专其事母者事父,及后母遗腹弟。调燥湿,御侵侮,皆与其劳。”
(3).指世态炎凉。 汉 蔡邕 《辞郡辟让申屠蟠书》:“﹝ 申屠蟠 ﹞安贫乐潜,味道守真,不为燥溼轻重,不为穷达易节。” 唐 陆龟蒙 《幽居赋》:“颂厥土之三壤,託高风之四邻,纔祛燥湿,稍远嚣尘。” 宋 司马光 《昔别赠宋复古张景淳》诗:“皎如百鍊精,不为燥湿易。”
(4).中医指燥热或寒湿的症侯。《醒世恒言·李道人独步云门》:“医者意也……看害病的是那地方人,或近山或近水,就与他分个燥湿。”
- 延伸学习
- 可以进一步学习与天气、情绪相关的成语,如“热闹”、“闷热”、“焦虑”等。举例不同年龄层学生对这个词语的造句:1. 小学生:今天天气燥湿,我不想出去玩了。2. 初中生:考试前的几天,我总是感到心情燥湿,无法集中注意力。3. 高中生:夏天的南方天气燥湿,让人感到很闷热,不舒服。
- 故事起源
- 燥湿这个成语的故事起源于《红楼梦》。故事中,林黛玉因为天气炎热潮湿,心情烦躁不安,于是形容自己的心情为“燥湿”。这个成语随着《红楼梦》的流传而广为人知。
- 英文翻译
1.{中医} eliminating dampness
- 记忆技巧
- 可以将燥湿的发音“zào shī”与“糟糕”进行联想,因为在闷热潮湿的天气或者心情烦躁时,我们常常会觉得糟糕。
- 词语结构
- 燥湿是一个形容词+形容词的结构,形容词“燥”表示烦躁不安,形容词“湿”表示潮湿。
- 详细解释
- 燥湿是由两个汉字组成的成语,燥意指烦躁不安,湿意指潮湿。燥湿形容天气闷热潮湿,或人的心情烦躁不安。这个成语常用来形容炎热潮湿的天气让人感到不舒服,或者形容人的情绪不稳定,焦躁不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