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基本解释
孝悌之家。 南朝 梁 吴均 《续齐谐记·紫荆树》:“ 京兆 田真 兄弟三人,共议分财,生貲皆平均。惟堂前一株紫荆树,共议欲破三片。明日就截之,其树即枯死,状如火然。 真 往见之,大惊,谓诸兄弟曰:‘树本同株,闻将分斫,所以顦顇,是人不如木也!’因悲不自胜,不復解树,树应声荣茂。兄弟相感,合财宝,遂为孝门。”《北史·孝行传·阎元明》:“少而至孝,行著乡閭……刺史 吕寿恩 列状上闻,詔下州郡,表为孝门。”
- 基本含义
- 指尊敬父母的美德和行为。
- 详细解释
- 孝门是一个由两个字组成的成语,由“孝”和“门”组成。“孝”意为对父母尊敬和孝顺,“门”指家门。孝门形容一个人尊敬父母、孝顺父母的行为和品德。这个成语强调了中国传统文化中对孝道的重视,认为尊敬父母是一种道德和家庭责任。
- 使用场景
- 孝门常用于描述一个人对父母孝顺的行为,也可用于教育和劝导他人尊敬父母。在中国文化中,孝门是一种美德和传统价值观,常被用于强调家庭关系和家庭责任。
- 故事起源
- 据说,孝门这个成语的起源可以追溯到中国古代的故事。据《史记》记载,战国时期的鲁国有一位名叫孟子的孝子。他的母亲住在远方,孟子每天都会穿过山林,走过千里来看望她。有一天,有人问孟子为什么要这样辛苦地去看望母亲,他回答说:“我要经过孝门,才能进入自己的家门。”这个故事成为了后来孝门成语的来源。
- 词语结构
- 孝门是一个由两个字组成的成语,结构简单明了。
- 例句
- 1. 他对父母非常孝顺,真是个好孩子,堪称孝门典范。2. 她从小就懂得尊敬父母,一直以来都是我们班的孝门楷模。
- 记忆技巧
- 可以通过与孝门相关的故事和传统文化来记忆这个成语。可以想象孟子穿过山林去看望母亲的情景,联想到孝门的含义。
- 延伸学习
- 可以进一步学习中国传统文化中对孝道的重视,包括其他与孝相关的成语和故事,如“孝敬”、“孝子”等。举例不同年龄层学生对这个词语的造句:1. 小学生:我要好好学习,长大了要成为一个孝顺的孩子,走进孝门。2. 初中生:尊敬父母是我们的责任,我们应该努力做到孝门的标准。3. 高中生:在中国传统文化中,孝门是一种美德和价值观,我们应该尊敬父母,做一个孝顺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