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基本解释
◎ 经纶 jīnglún
(1) [combed and arranged silk threads]∶整理过的蚕丝
(2) [statecraft; statesmanship]∶比喻筹划治理国家大事
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艺文类聚·吴均·与朱元思书》
大展经纶
满腹经纶
(3) [ambition and ability]∶借指抱负与才干
- 英文翻译
1.[书]
- 详细解释
(1).整理丝缕、理出丝绪和编丝成绳,统称经纶。引申为筹划治理国家大事。《易·屯》:“云雷屯,君子以经纶。” 孔颖达 疏:“经谓经纬,纶谓纲纶,言君子法此屯象有为之时,以经纶天下,约束於物。”《礼记·中庸》:“唯天下至诚,为能经纶天下之大经,立天下之大本,知天地之化育。” 唐 刘知几 《史通·暗惑》:“ 魏武 经纶霸业,南面受朝。” 清 方苞 《读<周官>》:“世变虽殊,其经纶天下之大体,卒不可易也。”
(2).指治理国家的抱负和才能。 宋 秦观 《滕达道挽词》:“经纶未了埋黄土,精爽还应属斗牛。” 明 沉鲸 《双珠记·军门优恤》:“白面书生今就武,这经纶可惜埋尘坱。” 茅盾 《创造》二:“他把满肚子救国强种的经纶都传授了儿子。”
- 基本含义
- 指治理国家或组织的才智和智慧。
- 使用场景
- 经纶一词常用于描述有政治才能、善于治理的人。也可用于形容在组织、团队或个人事务中善于运筹帷幄、明智决策的能力。
- 故事起源
- 根据《左传》记载,春秋时期的齐国国君昭公在位时,他非常重视国家的治理和百姓的福祉。他认为国君应该以仁德来治理国家,让百姓安居乐业。于是,他敷布经纶于百姓,意味着他将治理国家的法则和方法传授给了百姓。
- 词语结构
- 经纶是一个双音节的成语,由两个意义相近的词语组成。
- 例句
- 1. 他是一位具备经纶之才的领导者,能够明智地解决困难问题。2. 在这个项目中,他展现出了他的经纶,成功地组织了团队的合作。
- 记忆技巧
- 可以将“经纶”这个词拆分成两个部分来记忆。其中,“经”可以联想到经营、经济等与管理相关的词语,而“纶”可以联想到纺织、编织等需要技巧的活动。通过将这两个词语的意义联系起来,可以更容易地记忆和理解经纶的含义。
- 延伸学习
- 如果对于经纶的学习感兴趣,可以进一步了解中国古代的政治制度和治理理念,以及其他与领导能力和管理技巧相关的成语和词语。举例不同年龄层学生对这个词语的造句:1. 小学生:老师是我们学校的经纶,她总是能够明智地处理学校的问题。2. 初中生:作为班级的班长,我要学习如何运用经纶的智慧,带领大家共同进步。3. 高中生:在大学申请过程中,我需要展现出我的经纶和领导能力,以获得优秀的录取结果。4. 大学生:作为学生会的主席,我需要运用我的经纶来组织各种活动,为同学们创造更好的学习和生活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