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使用场景
- 离方一词多用于贬义,常用于批评或警示他人行为失去原则,偏离正常道路的情况。可以用来形容一个人的言行失去了原则,背离了正确的道路。
- 例句
- 1. 他的行为越来越离方,不再遵守原则。2. 这个公司的经营状况离方,走上了一条错误的道路。
- 基本含义
- 离开原来的方向或轨道,偏离正道。
- 基本解释
南方。 明 陈继儒 《珍珠船》卷四:“ 韩干 凡作马,必考时日,面方位,然后定形骨毛色。大抵以马为火畜,而南为离方,其色青驪驒骆,皆以支干相加,故得入妙。” 清 孔尚任 《桃花扇·入道》:“男有男境,上应离方,快向 南山 之南,修真修道去。”
- 延伸学习
- 可以进一步学习与“离方”相关的成语,例如“偏离正道”、“背离原则”等,以加深对这一概念的理解。举例不同年龄层学生对这个词语的造句:1. 小学生:他的行为很离方,老师批评了他。2. 初中生:他一直坚守原则,不会离方。3. 高中生:政治家应该遵循正道,不离方。4. 大学生:在职场上,我们要坚守原则,不离方。
- 故事起源
- 离方这个成语的故事起源于《汉书·贾谊传》。据传,贾谊是西汉时期的一位著名政治家和文学家,他曾经担任过贵族子弟学校的教师。有一次,他教导学生时,用一个小车比喻人的行为,告诫学生要遵循正道,不要偏离正轨。他说:“车行正道,一离方向,即为离方。”这句话后来演变成了成语“离方”。
- 记忆技巧
- 可以通过联想记忆来记忆“离方”这个成语。可以想象一个小车在一条笔直的道路上行驶,但突然离开了原来的方向,偏离了正常的轨道,这就是“离方”。
- 词语结构
- 离方是由两个汉字组成的四字成语。
- 详细解释
- 离方指离开原来的方向或轨道,偏离正道。比喻行为失去原则,偏离正常的轨迹或道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