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基本解释
(1).指春天。《尸子·仁意》:“春为青阳,夏为朱明。”《汉书·礼乐志》:“青阳开动,根荄以遂。” 唐 潘孟阳 《元日和布泽》诗:“青阳初应律,苍玉正临轩。” 明 何景明 《发京邑》诗之三:“青阳蔼废墟,春气感鸣禽。” 郭沫若 《叹逝》诗:“可是恨冬日要别离?可是恨青阳久不至?”
(2).明堂名。明堂有五室,位于左面东方的叫青阳,为帝王祭祀、布政之所。《资治通鉴·齐武帝永明十年》:“己未, 魏 主宗祀 显祖 於明堂以配上帝,遂登灵臺以观云物,降居青阳左个,布政事。” 胡三省 注引 郑氏 曰:“青阳左个,大寝东堂北偏。”
(3).犹清扬,谓眉目清秀。《韩诗外传》卷一:“ 孔子 曰:‘夫《诗》不云乎:野有蔓草,零露漙兮。有美一人,青阳宛兮。’” 汉 应瑒 《神女赋》:“腾玄眸而睋青阳,离朱脣而耀双辅。”
(4).指青春年少的面容。 唐 李贺 《赠陈商》诗:“黄昏访我来,苦节青阳皱。” 姚文燮 注:“苦节自矢,虽春姿亦为之枯槁也。”
(5).古代春天郊祀歌名。《史记·乐书》:“常有流星经於词坛上,使僮男僮女七十人俱歌。春歌《青阳》,夏歌《朱明》” 三国 魏 阮籍 《乐论》:“自 西陵 《青阳》之乐,皆取之於竹。”《乐府诗集·郊庙歌辞三·北齐明堂乐歌十》:“《青阳》奏,发《朱明》。”
(6).传说中 黄帝 二十五子之一,与 夷鼓 同为 己 姓。《国语·晋语四》:“ 黄帝 之子二十五人。其同姓者,二人而已,唯 青阳 与 夷鼓 ,皆为 己 姓。” 韦昭 注:“ 青阳 , 金天氏 帝 少皞 。”
(7).地名。在今 安徽省 青阳县 。 汉 为 泾县 地。 唐 置 青阳县 ,以其地在 青山 之阳而得名。 明 清 属 安徽 池州府 。 唐 韩翃 《赠别韦兵曹归池州》诗:“ 楚 竹 青阳 路, 吴 江 赤马 船。” 宋 张孝祥 《水龙吟·望九华山作》词:“竹舆晓入 青阳 ,细风凉月天如洗。”
- 英文翻译
1.[书] (春天) spring
- 基本含义
- 指年轻有为、有才华且有远大理想的人。
- 详细解释
- 青阳一词来源于《左传·僖公二十一年》:“青阳无宇,将何以宇之?”意为没有房屋的青阳,将来如何有房屋。这里的青阳指年轻的人,无房屋指无家业。成语青阳形容年轻人有才华和远大的理想,具备发展前途。
- 使用场景
- 常用于形容年轻有为的学生、职场新人或创业者,表示他们有着巨大的发展潜力和远大的理想。
- 故事起源
- 成语青阳的故事起源于《左传》中的一则典故。公元前541年,鲁国公子无宇因为没有房屋而被人嘲笑,他非常愤怒并向父亲表示自己将来一定会有房屋。父亲则用“青阳无宇,将何以宇之?”这句话来警示他,意味着没有房屋的青阳将来如何有房屋。这个故事成为了后来形容年轻有为的人的成语,表达了年轻人有远大理想和发展潜力的含义。
- 词语结构
- 青阳为主体词,没有固定的结构。
- 例句
- 1. 他是我们学校的一位青阳,才华出众且有着远大的理想。2. 这位年轻的企业家是当地的一颗青阳,他的创业精神令人钦佩。3. 这个项目需要一些青阳的人才来推动发展。
- 记忆技巧
- 可以联想青阳的“青”字,表示年轻,而“阳”字则表示有阳光、有活力。联想这个意象,帮助记忆成语的含义。
- 延伸学习
- 可以进一步学习与青阳相关的成语,如青云直上、青出于蓝等,以加深对青阳的理解和应用。举例不同年龄层学生对这个词语的造句:1. 小学生:我希望将来成为一名青阳,为国家做出贡献。2. 初中生:他是班级里的一位青阳,学习成绩优秀且积极参与社会实践。3. 高中生:她是我们学校的一颗青阳,不仅学习优秀还在各种比赛中获奖。4. 大学生:他是我们学院的一名青阳,刚刚创办了一个创业公司。5. 成年人:我认识一位青阳,年轻有为且有着远大的理想,未来一定会有所成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