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诗句网 2025年04月25日(农历三月廿八日) 乙巳蛇年 星期五
当前位置:小诗句网 > 在线汉语词典 > 棘竹的词语解释
棘竹的意思
拼音:jí zhú    注音:ㄐㄧˊ ㄓㄨˊ
基本解释

竹名。也叫笆竹、篱竹。 晋 戴凯之 《竹谱》:“棘竹生 交州 诸郡,丛初有数十茎,大者二尺围,肉至厚,实中,夷人破以为弓,枝节皆有刺。” 唐 段成式 《酉阳杂俎·广动植三》:“棘竹一名笆竹,节皆有刺,数十茎为丛,南夷种以为城,卒不可攻。”

基本含义
指比喻性格刚强、不易屈服的人。
详细解释
棘竹成语中的“棘”指的是一种有刺的植物,而“竹”则代表竹子。棘竹的意思是指像棘刺一样坚强、不易屈服的人。这个成语用来形容一个人的性格坚强,不怕困难,不轻易屈服。
使用场景
这个成语通常用来形容有坚强意志的人,不怕困难,能够坚持自己的立场和原则。可以用来形容那些在困境中仍然坚持自己信念的人。也可以用来形容那些在面对困难时不轻易退缩的人。
故事起源
这个成语的故事起源于古代的一个寓言故事。故事中,有一种叫做“棘竹”的植物,它长有坚硬的竹子和尖锐的刺。一天,一位农夫看到这种植物非常坚强,不怕困难,就用它来形容有坚强意志的人。
词语结构
这个成语由两个字组成,分别是“棘”和“竹”。
例句
1. 他是一个棘竹的人,面对困难从不退缩。2. 她的性格像棘竹一样坚强,不容易被击倒。
记忆技巧
可以通过联想来记忆这个成语。想象一个很坚硬的竹子上长满了尖锐的刺,这样就能够记住“棘竹”这个成语的意思。
延伸学习
可以进一步学习与“棘竹”相关的成语,如“棘手”、“竹报平安”等。举例不同年龄层学生对这个词语的造句:1. 小学生:他是一个棘竹的人,从不怕困难,努力学习。2. 初中生:她的性格像棘竹一样坚强,不轻易屈服。3. 高中生:面对挑战,我们要像棘竹一样坚定,永不退缩。4. 大学生:在人生的道路上,我们要像棘竹一样,坚持自己的梦想。5. 成年人:在工作中,我们要像棘竹一样,面对困难不退缩,勇往直前。
(0)
诗文中出现“棘竹”的诗词

演兴四首·其三闵岭中

囗群山以延想,吾独闵乎岭中。

彼岭中兮何有,有天含之玉峰。

殊閟绝之极颠,上闻产乎翠茸。

欲采之以将寿,眇不知夫所从。

大渊蕴蕴兮绝嶘岌岌,非梯梁以通险。

当无路兮可入,彼猛毒兮曹聚。

必凭托乎阻修,常儗儗兮伺人。

又如何兮不愁,彼妖精兮变怪。

必假见于风雨,常闪闪而伺人。

又如何兮不苦,欲仗仁兮托信。

将径往兮不难,久懹懹以㥄惋。

却迟回而永叹,惧大灵兮不知。

以予心为永惟,若不可乎遂已。

吾终保夫直方,则必蒙皮篻以为矢。

弦毋筱以为弧,化毒铜以为戟。

棘竹以为殳,得猛烈之材。

获与之而并驱,且舂刺乎恶毒。

又引射夫妖怪,尽群类兮使无。

令善仁兮不害,然后采梫榕以驾深。

收枞橞兮梯险,跻予身之飘飘。

承予步之??,入岭中而登玉峰。

极閟绝而求翠茸,将吾寿兮随所从。

思未得兮马如龙,独翳蔽于山颠。

久低回而愠瘀,空仰讼于上玄。

彼至精兮必应,宁古有而今无。

将与身而皆亡,岂言之而已乎。

(0)

送董副枢镇益都

□毂选才雄,分符寄总戎。

铙箫惊海上,旌节耀山东。

百将乘黄道,三军出绛宫。

营开知偃月,阵转识偏风。

龙跃莲花剑,乌号棘竹弓。

旄头天苑凿,毙齿地隅空。

奏凯青春外,飞书白昼中。

谁当采金石,愿纪太平功。

(0)

落日

落日桥明水,烟斜垣绕村。

笕泉鱼养子,樊棘竹生孙。

蝌蚪古文字,鹧鸪人语言。

仙翁蕨薇共,聊复且清樽。

(0)

演兴四首·闵岭中

□群山以延想,吾独闵乎岭中。
彼岭中兮何有,有天含之玉峰。
殊閟绝之极颠,上闻产乎翠茸。
欲采之以将寿,眇不知夫所从。
大渊蕴蕴兮绝嶘岌岌,非梯梁以通险,当无路兮可入。
彼猛毒兮曹聚,必凭托乎阻修。
常儗儗兮伺人,又如何兮不愁。
彼妖精兮变怪,必假见于风雨。
常闪闪而伺人,又如何兮不苦。
欲仗仁兮托信,将径往兮不难。
久懹懹以忄夌惋,却迟回而永叹。
若不可乎遂已,吾终保夫直方。
则必蒙皮篻以为矢,弦毋筱以为弧。
化毒铜以为戟,刺棘竹以为殳。
得猛烈之材,获与之而并驱。
且舂刺乎恶毒,又引射夫妖怪。
尽群类兮使无,令善仁兮不害。
然后采梫榕以驾深,收枞橞兮梯险。
跻予身之飘飘,承予步之足炎足炎。
入岭中而登玉峰,极閟绝而求翠茸。
将吾寿兮随所从,思未得兮马如龙。
独翳蔽于山颠,久低回而愠瘀。
空仰讼于上玄,彼至精兮必应。
宁古有而今无,将与身而皆亡。
岂言之而已乎。

(0)
诗词分类
泰山 闺怨 羁旅 奉和 赞颂 应制 离愁 伤春 忆昔 闺思 黄河 访友 劝勉 喜悦 竹子 客愁 写山 写鸟
诗人
耿湋 释善珍 陈岩 陆震 瞿士雅 李延兴 石孝友 多隆阿 王吉昌 周麟之 释崇岳 周馨桂 朱晞颜 杨旦 陈起 王义山 宁调元 牛焘
诗词赏析
名句欣赏

Copyright © 2025 小诗句网

本站提供古诗原文及赏析、诗人简介及诗词名句大全。

网站备案/许可证号:鲁ICP备2023034539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