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基本解释
拖延。 明 归有光 《与傅体元》之一:“僕思归之心甚切,中祕有书数万卷,欲读一过,为此牵延未能决也。”中国近代史资料丛刊《辛亥革命·孙文革命运动清方档案》:“ 黄槐森 官声素好,军务或非所长,儻牵延日久,兵机销钝……后患伊于胡底。” 郭沫若 《反正前后》第二篇一:“对于革命党人的屠杀,对于立宪运动的牵延敷衍……这些都是封建势力的独裁专擅、倒行逆施的表现。”
- 基本含义
- 拖延;延误
- 详细解释
- 指因种种原因而拖延或延误事情的进行,不能按时完成。
- 使用场景
- 用于形容拖延或延误事情的情况,通常带有贬义。
- 故事起源
- 成语“牵延”最早出现在《汉书·王莽传》中。当时,王莽为了巩固自己的统治地位,采取了一系列的改革措施,其中包括推行新法,变革土地制度等。然而,由于政策的不合理和民众的不满,导致了社会的混乱和抵制。为了解决这个问题,王莽决定推迟实施这些改革措施,结果事情一拖再拖,最终导致了王莽政权的覆灭。因此,“牵延”成为了形容拖延事情的成语。
- 词语结构
- 动词+动词
- 例句
- 1. 他一直牵延着不去处理这个问题,导致最后变得更加复杂。2. 由于各种原因,项目的进展一直牵延下去,无法按时完成。
- 记忆技巧
- 可以通过联想记忆来记忆这个成语。可以想象一个人牵着一条绳子,但他却一直拖着不走,拖拖拉拉的样子。这样的形象可以帮助记忆成语的意思。
- 延伸学习
- 可以学习与“牵延”相关的成语,如“拖泥带水”、“拖拖拉拉”等,以加深对拖延的理解。举例不同年龄层学生对这个词语的造句:1. 小学生:我一直牵延着写作业,结果被老师批评了。2. 初中生:我一直牵延着准备考试,结果成绩很差。3. 高中生:他一直牵延着选大学专业,导致错过了很多好的机会。4. 大学生:我一直牵延着写毕业论文,结果耽误了毕业时间。5. 成年人:他一直牵延着处理这个问题,导致事情变得更加复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