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使用场景
- 苏麻常用于形容人在某个情况下犯迷糊、不知所措,或者形容事物的状态模糊、不清楚。可以用于描述人在学习、工作或生活中遇到困难时的状态。
- 例句
- 1. 他对这个问题完全苏麻了,不知道该怎么办了。2. 考试前一天晚上他复习得太晚了,今天早上一下子全苏麻了。
- 基本含义
- 形容人或事物糊里糊涂、不清楚。
- 基本解释
(1).竹之一种。 晋 戴凯之 《竹谱》:“厥族之中,苏麻特奇:条干并节,大叶繁枝;凌羣独秀,蓊茸纷披。”
(2).油料作物名。 明 宋应星 《天工开物·油品》:“凡油供饌食用者,胡麻、莱菔子、黄豆、菘菜子为上,苏麻、蕓薹子次之。” 锺广言 注:“苏麻,即白苏,又叫荏……种子油可供食用或作涂料。”
(3).(肢体)酥软发麻。苏,用同“ 酥 ”。《警世通言·金明池吴清逢爱爱》:“ 吴小员外 看见,不觉遍体苏麻,忽欲挨身上前。”
- 延伸学习
- 学习更多与糊涂、迷糊相关的成语,如“糊涂虫”、“迷糊不清”等。举例不同年龄层学生对这个词语的造句:1. 小学生:我在考试的时候突然忘记了答案,感觉整个人都苏麻了。2. 初中生:这个数学题我看了好几遍也不懂,真是苏麻透了。3. 高中生:复习的时候遇到一些难题,让我感觉有点苏麻,不知道该怎么办了。
- 故事起源
- 苏麻最早出现在《后汉书·李固传》中的一句话:“李固性苏麻。”李固是东汉末年的一位著名将领,他在一次战斗中,由于受到敌军的突然袭击,导致他的部队陷入了混乱的状态,无法组织有效的反击。后来,人们用“苏麻”来形容类似的糊涂状态。
- 记忆技巧
- 可以将“苏麻”联想为一个人迷迷糊糊地坐在苏麻状的椅子上,表示他的状态很糊涂、不清楚。
- 词语结构
- 主要由两个汉字组成,没有特定的固定结构。
- 详细解释
- 苏麻是一个由两个汉字组成的成语,其中“苏”是指苏麻状的样子,而“麻”则是指麻木、迷糊的状态。苏麻形容人或事物糊里糊涂、不清楚,不知所措的状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