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诗句网 2025年04月26日(农历三月廿九日) 乙巳蛇年 星期六
当前位置:小诗句网 > 在线汉语词典 > 通礼的词语解释
通礼的意思
拼音:tōng lǐ    注音:ㄊㄨㄙ ㄌㄧˇ
2. 创造场景
想象自己在一个重要的正式场合中,需要与他人友好相处,注重礼仪,帮助记忆成语的使用场景。
使用场景
通礼这个成语可以用于描述一个人在社交场合中的表现,特别是在重要的正式场合或与长辈、上级、客户等有关系的场合。它也可以用来提醒人们要尊重他人,注重礼仪,以及与人友好相处。
例句
1. 在重要的商务场合中,我们应该通礼,尊重对方,注重仪态。2. 作为一名公务员,你应该通礼,与民众友好相处。
基本含义
通礼意为通达礼仪,指能够熟悉并遵守礼仪规范,懂得与人相处的规矩。
基本解释

◎ 通礼 tōnglǐ
[common etiquette] 普遍使用的礼节

延伸学习
了解更多关于中国文化和礼仪的知识,可以帮助更好地理解和运用通礼这个成语。可以学习中国传统的礼仪规范、礼仪用语、礼仪仪态等方面的知识,并且在日常生活中实践。举例不同年龄层学生对这个词语的造句:1. 小学生:我要好好学习,通礼做人,做一个有礼貌的孩子。2. 初中生:作为学生干部,我要通礼,做好榜样,帮助同学解决问题。3. 高中生:在大学面试中,我要通礼,展现自己的素养和能力。4. 大学生:作为一名大学生,我要通礼,与老师和同学友好相处,共同学习进步。
故事起源
通礼这个成语的起源可以追溯到中国古代的礼仪文化。在古代,人们非常注重礼仪,认为只有遵守规范的礼仪才能体现一个人的修养和品德。通礼这个成语正是强调了人们应该通达、熟悉并遵守礼仪规范。
记忆技巧
记忆成语通礼可以通过以下方法:1. 关联词义:将“通”与通达、熟悉联系起来,将“礼”与礼仪联系起来,帮助记忆成语的基本含义。
词语结构
通礼是一个由两个汉字组成的成语,第一个字“通”表示通达、熟悉,第二个字“礼”表示礼仪。
详细解释

(1).通行的礼仪。《汉书·郊祀志下》:“盖闻天子尊事天地,修祀山川,古今通礼也。” 宋 苏辙 《乞令两制共议纳后礼札子》:“令太常礼官参考古今典故,著为成式。臣谨案通礼,纳皇后最为喜礼之重。”
(2).指官编颁行的礼书。如 清 《大清通礼》等。

(0)
诗文中出现“通礼”的诗词

奉和幸长安故城未央宫应制

凤辇乘春陌,龙山访故台。

北宫才尽处,南斗独昭回。

肆览飞宸札,称觞引御杯。

已观蓬海变,谁厌柏梁灾。

代挹孙通礼,朝称贾谊才。

忝侪文雅地,先后各时来。

(0)

越州道中杂诗十三首·其十一

通礼法士,谈道则未然。

虽闻一字中,尚倚诸子偏。

区区尊孔子,未悟失其传。

自圣犹不疑,续经何足愆。

(0)

图志歌

安南版图数千里,少是居民多山水。

东邻合浦北宜邕,南抵占城西大理。

古来五岭号蛮夷,肇自陶唐有交阯。

其在成周为越裳,重译曾来供白雉。

秦名象郡汉交州,九真日南接其地。

汉初赵陀总雄据,乃命为王免诛徙。

继因高后禁关市,陀复怙强随僭伪。

即称帝与中国仵,戕害边民严武备。

汉家自是起兵戈,每战无功罢力士。

汉文修德不事武,释罪不诛封赵氏。

陀因感德称藩臣,遂使婴齐来入侍。

方物珍奇岁贡输,传袭子孙给五世。

吕嘉谋叛暗兴兵,故杀其王并汉使。

武皇一怒奋天戈,千里精兵扫凶秽。

路侯博德勇有谋,破越如同破竹势。

分为九郡置官守,南越从兹国乃废。

中华闻化遍九州,渐教远人通礼义。

光武初除新室难,未遑选擢南方使。

糜洽二女逞奸雄,娣名徵侧妹徵贰。

招呼要党据南交,威服百蛮无与比。

侵边寇灭六十城,一立为王一为帅。

堂堂汉将马伏波,苦战三年常切齿。

分军驱逐到玺溪,贼酋授首悉平治。

广开汉界极天南,铜柱高标传汉史。

命官遣将镇其民,德政清新多惠施。

至于士燮善抚绥,贵重一方人所念。

国政纷纷吴蜀在,争为壁垒陈交界。

境入汉制宋齐梁,兴诛相承如一轨。

悠悠阅世迨隋唐,始号安南今乃是。

张舟始作都护时,修筑罗城制军器。

高骈威信行在彼,此邦人人多慢易。

咸通末岁中国乱,转运遐方肆骄恣。

吴权曲颢矫与杨,篡辱相争民力匮。

宋初王氏始封王,丁绝转封黎与李。

李传九世一百年,嗣有陈王来袭位。

泰平日久重儒风,礼乐衣冠略初似。

皇元一统自古无,德服万邦恩泽被。

陈王纳款三十年,后嗣不道违上旨。

甲申假道征占城,令助军器供饷馈。

居然逆命相抗衡,拒捍王师心怀异。

陈王子侄二三人,慕义来归沐恩赐。

兴师伐罪出有名,千里鹰扬耀旗帜。

进兵数道会于交,势若雷云驰万骑。

其王逃海匿山林,旁及无辜遭罪戾。

师还伏罪进表章,犀象玺珠常踵至。

圣心荡荡念斯民,罢战休兵合天意。

南陲从此悉安然,亿万生灵蒙其庇。

远人怀德自心归,天下为家当盛际。

小臣居沔拜皇恩,窃禄素餐心自愧。

乘间缀缉旧所闻,写作《安南风土志》。

(0)

章帝

永平察察自伤明,长者承家初易视。

改苛深纳济宽言,矫饰仍思安愊吏。

黄发无愆许驳闻,兰台书实容讥刺。

六十三人会孔宗,二千斛米分均义。

尊师重道岂私荣,为亲与兄亦有利。

从兹儒馆献歌谣,遂使戎亭虚候侍。

鳞介衣裳那可易,虎观渠阁今无二。

丁楼班贾尔何人,独令曹褒标远帜。

西京十二传蕞绵,东都百五增谶记。

繇来汉道本非醇,安得名儒通礼意。

当日君贤赖母慈,日夜孜孜从老至。

诸马既辞诸窦来,孤雏腐鼠谁相弃。

沁水田园未足惊,都乡颈项真难避。

始知君德贵刚强,谨小失大终为累。

此时何似撞郎人,郎官不为公主畀。

(0)
诗词分类
怀远 托物言志 七夕节 乐观 地点 抒情 赠答 写雪 西湖 写水 生活 愤慨 忧国忧民 思亲 伤感 感慨 军旅 离别
诗人
程本立 岑徵 释清远 宋无 顾逢 王行 蔡戡 方献夫 陈棣 杨杰 王祎 徐树铮 张宪 释子淳 周巽 祝廷华 唐桂芳 吴琏
诗词赏析
名句欣赏

Copyright © 2025 小诗句网

本站提供古诗原文及赏析、诗人简介及诗词名句大全。

网站备案/许可证号:鲁ICP备2023034539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