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使用场景
- 表表常用于形容人的言行举止端正,不做假装或虚伪的样子。也可以用来劝勉他人要保持真实的态度,不做虚假的表象。
- 例句
- 1. 他的言行一直很表表,从不做虚假的样子。2. 在面试中,要记得保持表表的态度,不要说谎。
- 基本含义
- 形容态度端正,言行一致,不做虚假的样子。
- 基本解释
卓异,特出。 唐 韩愈 《祭柳子厚文》:“子之自著,表表愈伟。”《明史·李三才传》:“若 顾宪成 、 邹元标 、 赵南星 、 刘宗周 ,皆表表为时名臣。” 姚华 《论文后编》:“两 宋 及 元 ,皆循 唐 风:肆者亦低首於 韩 、 柳 ,谨者率降心於 王 、 杨 ; 子京 或似 长卿 , 永叔 乃法 子长 。其表表者,如是而已。”
- 延伸学习
- 可以学习其他与诚实、真实相关的成语,如“真心实意”、“实事求是”等。举例不同年龄层学生对这个词语的造句:1. 小学生:老师教育我们要做一个表表的人,不要说谎。2. 初中生:在考试中,我们要遵守考场纪律,保持表表的态度。3. 高中生:在社交场合中,要保持真实的自我,不做虚假的表象。4. 大学生:在求职面试中,要展现出诚实、真实的态度,做一个表表的求职者。
- 故事起源
- 据说,古代有一位名叫表表的官员,他在官场中一直保持端正的仪表和真实的态度,因此成为了一个典范。后来,人们就用他的名字来形容人的言行一致,不做虚假的样子。
- 记忆技巧
- 可以将“表表”与“表演”进行联想,表演需要做出虚假的样子,而表表则强调不做虚假,言行一致。
- 词语结构
- 表表是一个重叠词,由两个相同的字“表”组成。
- 详细解释
- 表表源自于《左传·襄公二十九年》:“立表表于宗庙之上。”其中,“表表”表示端正的仪表和言行一致的态度。成语中的“表表”强调一个人的言行必须与内心一致,不做虚假的样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