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基本解释
编撰,编辑。 清 王士禛 《池北偶谈·谈献一·方伯公遗事》:“先祖方伯公年九十餘,读书排纂不輟。” 清 谭献 《<唐诗录>序》:“举三百年之遗文,离为八集,都为一编。排纂未竟,旋以图南;悠悠五载,復事发正,録成定本。”
- 基本含义
- 整理、修整。
- 详细解释
- 排纂是一个由两个汉字组成的成语,其中“排”表示整理、归类,而“纂”表示修整、编纂。排纂一词通常用来形容整理、修整事物的过程,使其更加有序、完善。
- 使用场景
- 排纂这个成语可以用于形容整理文件、资料、书籍等,也可以用于形容整顿组织、规范制度等。此外,排纂还可以用于形容整理思路、梳理思绪等。
- 故事起源
- 排纂这个成语的故事起源于《汉书·艺文志》中的一则故事。据说,汉代文学家刘向在整理古代文献时,发现有些书籍篇章错乱,于是他决定对这些书籍进行整理修正,使其更加有序。刘向的整理工作得到了很高的评价,后来人们就用“排纂”来形容整理、修整事物的过程。
- 词语结构
- 排纂是一个由两个汉字组成的成语,其中“排”为动词,表示整理、归类;“纂”为动词,表示修整、编纂。
- 例句
- 1. 他花了一整天的时间对文件进行排纂,使其更加有序。2. 这个部门正在进行组织结构的排纂,以提高工作效率。
- 记忆技巧
- 可以将“排纂”这个成语想象成一个人在整理书籍的过程。将“排”字想象成一个人在整理书籍的时候,将书籍按照一定的顺序排列;将“纂”字想象成一个人在修整书籍的时候,将书籍中的错误进行修正。通过这样的记忆图像,可以帮助记忆成语的含义和用法。
- 延伸学习
- 了解更多与整理、修整相关的成语,如整理思路的“梳理”,整理文件的“整顿”等。举例不同年龄层学生对这个词语的造句:1. 小学生:我喜欢在假期的时候对自己的书包进行排纂,使里面的东西更加整齐。2. 初中生:老师要求我们对作业本进行排纂,把有误的题目重新整理一遍。3. 高中生:为了备考高考,我对复习资料进行了一次彻底的排纂,以确保每个知识点都掌握得很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