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基本解释
无恶意;不变心。《左传·闵公二年》:“偏躬无慝……又何患焉?”《左传·襄公十一年》:“八年之中,九合诸侯,诸侯无慝,君之灵也,二三子之劳也,臣何力之有焉?”
- 基本含义
- 没有恶意、没有恶念
- 详细解释
- 无慝是指没有恶意、没有恶念。它强调人心无恶,不存心害人,表达了一种善良、无私的品质。
- 使用场景
- 无慝常用于赞美一个人没有恶意,心地善良,不会存心伤害他人。可以用来形容一个人的品德高尚,没有私心杂念。
- 故事起源
- 无慝一词最早出现在《庄子·外篇·齐物论》中。庄子是中国古代哲学家,他在这篇文章中讲述了人与自然的关系。其中提到了“无慝”这个概念,强调人应该像自然一样无恶念,不伤害他人。
- 词语结构
- 无慝是一个由两个汉字组成的四字成语。
- 例句
- 1. 他对每个人都无慝,是一个非常善良的人。2. 她的行为始终无慝,没有任何恶意。
- 记忆技巧
- 可以通过将“无慝”拆分成“无”和“慝”两个字来记忆。其中,“无”表示没有,没有恶意;“慝”表示恶念、恶意。通过理解这两个字的意义,可以帮助记忆这个成语的含义。
- 延伸学习
- 如果你对成语感兴趣,可以继续学习其他与无慝相关的成语,比如“无恶不作”、“无恶不欢”等。举例不同年龄层学生对这个词语的造句:1. 小学生:他是一个无慝的人,总是帮助别人。2. 初中生:我们应该学会无慝待人,不伤害他人。3. 高中生:只有心地善良、无慝的人才能得到他人的尊重。4. 大学生及以上:无慝是一种人格魅力,能够让人感受到你的善良和真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