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使用场景
- 负志常用于形容个人、团队或组织在面对困难时缺乏动力和斗志。可以用来描述一个人在遭遇失败或挫折后心灰意冷,不再积极向上的状态。
- 例句
- 1. 在困难面前,他不但没有负志,反而更加坚定了自己的目标。2. 面对失败,我们不能负志,应该继续努力。3. 这个团队的成员都很有斗志,他们不会轻易负志。
- 基本含义
- 失去志向或意志力,丧失斗志
- 基本解释
(1).失意;不得志。语本《史记·苏秦列传》:“﹝ 苏代 ﹞曰:‘臣, 东周 之鄙人也。窃闻大王义甚高,鄙人不敏,释鉏耨而干大王。至於 邯郸 ,所见者絀於所闻於 东周 ,臣窃负其志。’” 宋 陈傅良 《祭郑龙图母夫人》:“至於 龙图 稍稍宦达,位逮九卿,夫人固为之欢,而亦不以 景元 之负志流落不逢为耻。”
(2).怀有的志向。 清 归庄 《咏史》之三:“ 终军 未弱冠,负志何其雄!”
- 延伸学习
- 你可以进一步学习与“负志”相关的成语,如“志同道合”、“志在四方”等,来扩展你的词汇量。举例不同年龄层学生对这个词语的造句:1. 小学生:他考试不好,负志了,不想再学习了。2. 初中生:运动队在比赛中失利后,队员们有些负志,但教练鼓励大家坚持训练。3. 高中生:面对高考的压力,有些同学开始负志,但我们要互相鼓励,坚持到底。
- 故事起源
- 《左传·僖公二十四年》中有一则故事,故事中的晋国公子重耳因为得罪了当时的国君,被迫流亡他国。他在流亡期间,遭遇了许多困难和挫折,但他从未放弃追求回国的志向。最终,他成功地重返晋国,成为了晋文公。这个成语就是源于这个故事,形容一个人在面对困难时能够坚持自己的志向和决心。
- 记忆技巧
- 可以通过联想记忆的方式来记忆这个成语。可以想象一个人背负着一个志向的重担,但在面对困难时,他却失去了这个志向,变得低头丧气,负起了志向。
- 词语结构
- 负志是一个动宾结构的成语,由动词“负”和名词“志”组成。其中,“负”表示失去,丧失,而“志”表示志向,意愿。
- 详细解释
- 负志是指一个人失去了追求目标的意愿和决心,缺乏积极向上的斗志。这个词语形容一个人情绪低落,对生活失去了热情和动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