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使用场景
- 常用于描述违法犯罪行为、违反规章制度或冒犯他人的行为。
- 例句
- 1. 他的行为干犯了公司的规定,被解雇了。2. 不要干犯他人的隐私,要尊重他人的权益。
- 基本含义
- 违背、触犯、冒犯
- 基本解释
◎ 干犯 gānfàn
[encroach upon;offend] 触犯;干扰侵犯
不轨之民,干犯国法
乃明为禁令,有干犯者辄戮。——《三国志·魏志·苏则传》
- 延伸学习
- 可以进一步学习相关的成语,如“不可救药”、“犯罪”等。举例不同年龄层学生对这个词语的造句:小学生:我不会干犯别人的隐私。初中生:他因为干犯校规被处罚了。高中生:干犯他人权益是不道德的行为。大学生:干犯法律会受到法律的制裁。
- 故事起源
- 关于干犯的起源故事暂无相关记载。
- 英文翻译
1.offend; encroach upon
- 记忆技巧
- 可以将“干犯”与“违背规定”、“触犯他人权益”等含义联系起来,形成记忆联想。
- 词语结构
- 动词 + 动词
- 详细解释
(1).冒犯;触犯;干扰。《后汉书·史弼传》:“干犯至戚,罪不容诛。” 宋 王谠 《唐语林·政事上》:“先是京城恶少及屠沽商贩,多繫名诸军干犯府县法令,有罪即逃入军中。” 清 黄钧宰 《金壶浪墨·刘中丞书》:“不轨之民,干犯国法。” 郭沫若 《一只手》:“这在形式上已经把工人团结了起来,假使他们再有一种精神结合,就给一堆石块砌成了一座保垒,那是不可干犯的。”
(2).旧时刑律用语。指与罪案有牵连的人。《元典章·刑部五·检验》:“今省部定到尸形格式於内,於是开写正犯、干犯名色。”
- 近义词
冒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