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使用场景
- 常用于描述家长对子女的过度宠爱,也可用于形容某人对他人或物品过度迷恋。
- 例句
- 1. 她对儿子娇爱得过分,导致孩子变得无法独立。2. 这个女孩儿被父母娇爱得像个公主,从小养成了任性的习惯。
- 基本含义
- 对某人宠爱备至,过度溺爱。
- 基本解释
(1).宠爱。 唐 宋之问 《浣纱篇赠陆上人》:“自昔专娇爱,袭玩唯矜奢。” 唐 长孙佐辅 《古宫怨》诗:“盛衰倾夺欲何如,娇爱翻悲逐佞諛。” 清 蒲松龄 《聊斋志异·王桂庵》:“但顽女颇恃娇爱,好门户輒便拗却,不得不与商榷,免他日怨婚也。” 端木蕻良 《科尔沁旗草原》十九:“好像一个慈爱的母亲,又得再见她的久别的爱儿一样。享受不够的抚摩,贪恋不够的娇爱。”
(2).谓娇媚可爱。 茅盾 《动摇》四:“ 梅丽 ,近来你没有那么活泼了。从前的天真,从前的娇爱,你都收藏起来;每天像有无数心事,一股正经地忙着。”
- 延伸学习
- 可以学习相关的成语,如“宠爱有加”,“溺爱”,以及反义词“冷落”。举例不同年龄层学生对这个词语的造句:1. 小学生:妈妈对我娇爱得不得了,什么都给我买。2. 初中生:他被老师娇爱得不行,总是被特殊照顾。3. 高中生:父母对我娇爱有加,几乎没有让我做过家务。4. 大学生:她对自己的宠物狗娇爱有加,每天都给它洗澡、喂饭、遛弯。5. 成年人:他对自己的车娇爱得像个孩子,每天都要给它擦洗得一尘不染。
- 故事起源
- 成语“娇爱”最早出现在《庄子·外物》篇中,原文是“娇爱者必娇于所爱,所爱不在己者,必以所以娇爱者之娇爱之,斯亦娇爱己者也。”意为过度宠爱的人往往会将自己的宠爱之情转移到被宠爱的对象身上,最终也成为自己被宠爱的对象。
- 记忆技巧
- 将“娇爱”拆分为“娇”和“爱”,娇音近似于“交”,爱音近似于“爱”。可以想象一个人过度宠爱某个人或物品,像是将自己的爱心和娇气都交给了对方,从而记忆该成语的含义。
- 词语结构
- 形容词+动词
- 详细解释
- 娇爱形容对某人过度宠爱,溺爱至极,不顾一切地满足其需求,容忍其过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