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使用场景
- 常用于形容一个人开始学习或进入学习状态的情景。也可以用来鼓励他人努力学习,克服学习困难。
- 例句
- 1. 他终于跨过了孟门,开始了他的大学生活。2. 孩子们都在为即将迈过孟门而感到兴奋。
- 基本含义
- 指儿童入学或学习的门槛,也指学习的起点。
- 基本解释
(1).古山名。在今 河南 辉县 西。 春秋 时为 晋国 要隘。《左传·襄公二十三年》:“ 齐侯 遂伐 晋 ,取 朝歌 ,为二队,入 孟门 ,登 太行 。” 杜预 注:“ 孟门 , 晋 隘道。”《史记·孙子吴起列传》:“ 殷紂 之国,左 孟门 ,右 太行 。” 唐 长孙佐辅 《对镜吟》:“开帘览镜悲难语,对面相看 孟门 阻。”
(2).古山名。在 陕西 宜川 东北、 山西 吉县 西,绵亘 黄河 两岸,又称 龙门 上口。《山海经·北山经》:“ 孟门 之山,其上多苍玉,多金;其下多黄堊,多涅石。” 郭璞 注引《尸子》:“ 龙门 未闢, 吕梁 未凿, 河 出於 孟门 之上。” 北魏 郦道元 《水经注·河水四》:“ 孟门 ,即 龙门 之上口也。实谓 黄河 之巨阨,兼 孟津 之名矣。”
- 延伸学习
- 可以了解更多与学习相关的成语,如“出类拔萃”、“学富五车”等。举例不同年龄层学生对这个词语的造句:1. 小学生:我终于跨过了孟门,开始了我的学习生活。2. 初中生:进入初中是我跨过孟门的时刻,我要努力学习。3. 高中生:高中是我进一步跨过孟门的关键时刻,我要为未来奋斗。4. 大学生:大学是我迈过孟门的重要阶段,我要不断学习,提升自己。
- 故事起源
- 《论语·为政篇》中有一段对话,孔子的学生曾子问孔子:“孟门之下,可以随时进退乎?”孔子回答说:“可以。”这段对话意味着学习的起点是可以随时进退的,给了学生希望和勇气。
- 记忆技巧
- 可以将“孟门”这个成语与孩子进入学校的场景联系起来,想象孩子迈过门槛,开始了他们的学习之旅。
- 词语结构
- 动词+名词
- 详细解释
- 孟门源自《论语·为政篇》,原指儿童进入学堂学习的门槛。后来,孟门逐渐引申为学习的起点和进入学习状态的象征。这个成语强调了学习的重要性和学习的起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