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详细解释
- 词语解释
- zǐ xū wū yǒu ㄗㄧˇ ㄒㄩ ㄨ ㄧㄡˇ
子虚乌有(子虚烏有)
指虚构的、不存在的事情。《汉书·叙传下》:“文艳用寡,子虚乌有,寓言淫丽,託风终始,多识博物,有可观采,蔚为辞宗,赋颂之首。” 清 洪昇 《<长生殿>自序》:“从来传奇家非言情之文,不能擅场;而近乃子虚乌有,动写情词赠答。” 茅盾 《爱读的书》:“所以我们的‘兴趣’,有时会从现代转到古代,乃至子虚乌有的幻想的世界。”参见“ 子虚 ”。
- 基本含义
- 指事物虚构、不存在或无根据的虚假之词。
- 使用场景
- 常用于形容虚构的事物、没有实际依据的说法或空中楼阁的幻想。
- 故事起源
- 《庄子·秋水》中有一则寓言故事,讲述了一个人梦见自己化为一只蝴蝶后醒来,不知道自己是人还是蝴蝶,因此产生了疑惑。庄子通过这个故事告诉人们,现实世界和梦境之间的界限是模糊的,人们不能轻易相信自己的感官观察和想象力。这个故事中的“子虚乌有”一词便是从这个故事中衍生而来的。
- 词语结构
- 形容词+形容词
- 例句
- 1. 他所说的那些理论都是子虚乌有的,没有任何实际依据。2. 这个传闻完全是子虚乌有,不要轻易相信。
- 记忆技巧
- 可以通过联想记忆来记忆这个成语。可以想象一个虚幻的黑色乌鸦在空中飞舞,它是不存在的,所以可以联想到子虚乌有这个成语的含义。
- 延伸学习
- 可以学习其他相关的成语,如“无中生有”、“无稽之谈”等,来扩大对虚假、无根据的事物的理解。举例不同年龄层学生对这个词语的造句:1. 小学生:他说的那个游戏是子虚乌有的,根本不存在。2. 初中生:老师告诉我们要分辨真假信息,不要轻易相信子虚乌有的东西。3. 高中生:在现代社会,有很多虚假的广告宣传,我们要有辨别能力,不被子虚乌有的东西蒙蔽双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