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使用场景
- 砥柱这个成语常常用来形容对某个事物或组织起到关键性支持作用的人或物品,也可以用来形容一个人在困境中坚定不移的支持力量。
- 例句
- 1. 他是我们团队的砥柱,没有他,我们的工作就无法进行。2. 在困难时期,他成为了我的砥柱,给予了我很大的支持和鼓励。
- 基本含义
- 砥柱指的是支撑柱子,比喻支持、坚定的力量或支持某个事物的人或事物。
- 基本解释
◎ 砥柱 dǐzhù
[DiZhu,Mountain] 山名,位于河南三门峡以东黄河急流中,形象像柱
- 延伸学习
- 可以学习其他与砥柱相关的成语,如“砥砺奋进”、“砥砺前行”等,来进一步了解砥柱这一概念在中国文化中的重要性和应用。举例不同年龄层学生对这个词语的造句:1. 小学生:我的爸爸是我生活的砥柱,他一直支持我成长。2. 初中生:老师是我们学习的砥柱,他们教导我们知识,引导我们成长。3. 高中生:友情是我青春的砥柱,朋友们在我困难时给予我支持和鼓励。4. 大学生:家人是我大学生活的砥柱,他们支持我追求梦想和学业。
- 故事起源
- 砥柱一词最早出现在《左传》中的“襄公八年”一节。当时,襄公为了巩固自己的政权,决定将国家的重要事务都交给一个可靠的人来处理。于是,他选中了梁尚,将重任交给了他。梁尚以忠诚和聪明才智,成功地支撑起了整个国家,成为了襄公的砥柱。
- 英文翻译
1.(砥柱山) Dizhu Mount (a firm rock in the midstream of the Huanghe River)
- 记忆技巧
- 可以将砥柱比喻为一根坚固的柱子,用来支撑整个建筑物。通过想象砥柱的形象,可以帮助记忆这个成语的含义。
- 词语结构
- 砥柱是一个由两个汉字组成的四字成语。
- 详细解释
亦作“ 砥砫 ”。1.山名。又称 厎柱山 、 三门山 。在今 河南省 三门峡市 ,当 黄河 中流。以山在激流中矗立如柱,故名。今因整治河道,山已炸毁。《文选·宋玉<高唐赋>》:“交加累积,重迭增益,状若 砥柱 ,在 巫山 下。” 李善 注:“ 砥柱 ,山名。” 北魏 郦道元 《水经注·河水四》:“ 砥柱 ,山名也,昔 禹 治洪水,山陵当水者凿之,故破山以通 河 , 河 水分流,包山而过,山见水中若柱然,故曰 砥柱 也。” 明 何景明 《渡河》诗:“洪源下积石, 砥柱 屹嵯峨。” 清 金农 《东冈望砥柱山》诗:“ 砥柱 高峰儼帝囷,每于檐隙挹鲜新。”
(2).比喻能负重任、支危局的人或力量。 宋 陈亮 《<三国纪年>序》:“《春秋》,事几之衡石、世变之砥柱也。” 明 徐渭 《季先生入祠祭文》:“当其仕也,为砥柱於风波之中,有举世所难言者而独言之,举世所难行者而独行之。” 明 陈汝元 《金莲记·射策》:“有是父,有是子,咸知家学之渊源;难为弟,难为兄,足壮朝端之砥柱。” 清 杨棨 《感事》诗:“方倚隻身为砥砫,枉遭众口毁长城。” 清 方文 《都昌怀古·陶桓公侃》诗:“清谈能误国,砥柱在陶 公 。” 邹韬奋 《中国对反侵略阵线应有的态度》:“ 中国 二十二个月来的英勇抗战的光荣历史,已使她成为国际上反侵略的一个砥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