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基本解释
残;将尽。 唐 温庭筠 《咏寒宵》:“委坠金釭烬,阑跚玉局棋。”
- 基本含义
- 指步履不稳,摇摇晃晃的样子,也可用来形容行为或思维不稳定。
- 详细解释
- 阑跚一词最早出现在《诗经·卫风·硕人》中,原本指脚步蹒跚,行走不稳定。后来引申为指行为或思维上的不稳定,情绪起伏不定。形容人在身体、行为或思维上都不稳定,摇摇晃晃。
- 使用场景
- 阑跚一词常用于形容一个人的步履不稳定,也可以形容一个人的行为或思维不稳定。在日常生活中,可以用来形容醉酒后的人,或者形容一个人的行为举止不稳定,思维混乱。
- 故事起源
- 《诗经·卫风·硕人》中有一首诗,其中有一句“硕人其颀,衣锦褧衣。心之忧矣,如匪浣衣。”其中的“衣锦褧衣”一句中的“褧”即为“阑跚”的意思。这首诗描写了一个身穿锦衣的人,他的内心忧虑,行走时步履蹒跚,不稳定。
- 词语结构
- 形容词+动词
- 例句
- 1. 他喝得醉醺醺的,一阑跚就倒在地上了。2. 他的思维一阑跚,很难做出正确的决策。
- 记忆技巧
- 可以通过将“阑跚”与步履不稳定的形象联系起来,例如,想象一个人走路摇摇晃晃,步履蹒跚的样子,以帮助记忆这个成语的含义。
- 延伸学习
- 可以进一步学习与“阑跚”相关的成语,如“东倒西歪”、“摇摇欲坠”等,以扩展词汇量和理解能力。举例不同年龄层学生对这个词语的造句:1. 小学生:他跑得太快,一不小心就阑跚了。2. 初中生:她心情不好,整天阑跚着走路。3. 高中生:他的思维一阑跚,无法做出明智的决策。4. 大学生:酒后他阑跚着回家,差点摔倒。5. 成人:他在工作中阑跚不前,无法取得进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