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使用场景
- 常用于形容人才浪费、无法发挥才能的情况。可以用于评价一个人在某个领域没有得到应有的发展机会。也可以用于形容一个人在某个工作或环境中无法施展才华。
- 例句
- 1. 他一直在公司的后勤部门工作,真是个钵袋啊,根本没有发挥他的才华的机会。2. 这位年轻的画家因为家境贫寒,只能在小画廊里卖画,真是个钵袋。3. 这位天才音乐家因为种种原因无法进入音乐学院,只能在街头弹奏,真是个钵袋。
- 基本含义
- 指人有才华却无机会施展,形容人才埋没或无用武之地。
- 基本解释
亦作“钵帒”。犹衣钵。佛教中由师授徒表示传法的袈裟和钵。引申为传授下来的思想、学术、技能等。 宋 陆游 《别建安》诗之一:“三十年来云水僧,常挑鉢帒繫行縢。” 宋 陆游 《示子聿》诗:“我死汝应传鉢袋,勉持愚直报明时。” 清 查慎行 《得树楼杂钞》卷十五:“鉢袋,犹禪家所云衣鉢也。惟 放翁 诗常用之。”
- 延伸学习
- 可以进一步学习其他类似的成语,如“埋没才华”、“无用武之地”等,以扩展对人才浪费、无法发挥才能等情况的描述。举例不同年龄层学生对这个词语的造句:1. 小学生:我弟弟很聪明,但是只会在家里表演,真是个钵袋。2. 初中生:他一直在学校的后勤部门工作,没有机会展现自己的才华,真是个钵袋。3. 高中生:她的绘画才华很出众,可惜只能在小画廊展示,真是个钵袋。4. 大学生:他因为经济困难无法上大学,只能在街头表演音乐,真是个钵袋。
- 故事起源
- 关于“钵袋”的具体故事起源尚无明确记载。
- 记忆技巧
- 可以将“钵袋”这个成语形象地联想为一个才华横溢的人被装在一个袋子里,无法施展才华,从而记住这个成语的含义。
- 词语结构
- 这个成语由两个词组成,结构简单明了。
- 详细解释
- 钵袋是由“钵”和“袋”两个词组成的成语。钵,古代用来盛放食物的容器,袋,用来装东西的袋子。钵袋比喻人才埋没或无用武之地,形容人有才华却无机会施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