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使用场景
- 藁书一词常用于形容临时性的、不完整的文字记录或草稿。可以用于形容写作、绘画、演讲等各种创作过程中的初稿或草稿。
- 例句
- 1. 他的这篇文章只是个藁书,还需要进一步修改。2. 这个演讲稿只是我的藁书,还没有经过仔细推敲。
- 基本含义
- 指临时抄写的草稿或草书。
- 基本解释
书体名。《隋书·经籍志一》:“ 汉 时以六体教学童,有古文、奇字、篆书、隶书、繆篆、虫鸟,并藁书、楷书、悬针、垂露、飞白等二十餘种之势,皆出於上六书,因事生变也。”
- 延伸学习
- 可以进一步了解中国古代纸张的制作和使用方式,以及古代文人如何进行写作和抄写的方法。举例不同年龄层学生对这个词语的造句:1. 小学生:老师让我们写作文,我先写了一篇藁书,然后再修改。2. 初中生:我在考试前用藁书抄写了一遍课文,以便更好地记忆和理解。3. 高中生:为了备考,我整理了一份藁书,用来复习和总结知识点。4. 大学生:在写论文之前,我通常会先写一篇藁书,用来整理思路和构建框架。
- 故事起源
- 据传,藁书这个成语的起源可以追溯到中国古代的一个故事。相传,战国时期的齐国有一位名叫李悝的人,他非常善于写作,但由于纸张昂贵,他经常用藁草代替纸张进行临时抄写。李悝的文才被人们称赞,他的作品也广为流传,因此,“藁书”一词逐渐成为了形容临时记录的代名词。
- 记忆技巧
- 可以通过联想记忆的方式来记忆“藁书”这个成语。可以想象自己在没有纸张的情况下,用藁草代替纸张进行临时抄写的场景,以帮助记忆这个成语的含义和用法。
- 词语结构
- 藁书的结构为“藁”+“书”,其中,“藁”表示稻草或藁草,“书”表示书写。两个字组合在一起,形成了一个表示临时抄写的成语。
- 详细解释
- 藁书是由“藁”和“书”两个字组成的成语,源自于中国古代的一种写作方式。在古代,纸张十分珍贵,人们在没有纸的时候,常常会用稻草、藁草等植物的秆杆来代替纸张进行临时抄写。因此,“藁书”一词也就代表了临时抄写的草稿或草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