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基本解释
屈曲;屈折。 唐 宋之问 《秋莲赋》:“复道兮詰曲,离宫兮相属。” 明 袁宏道 《送徐太府见可入计序》:“公之文,严於法而沉於气,往往詘常调而自伸其才,故变幻詰曲,无不极情之所至。” 清 周亮工 《哭许有介》诗:“蝇头詰曲怀人札,豕腹彭亨傲客诗。”
- 基本含义
- 指正直坦率,不回避问题,直截了当地问责他人。
- 详细解释
- 诘曲是由“诘”和“曲”两个字组成的成语。其中,“诘”意为质问、追问,表示直截了当地问责;“曲”意为迂回、回避,表示不直接回答问题。诘曲的基本含义是直截了当地质问他人,不回避问题。
- 使用场景
- 诘曲常用于表达批评、质问他人的行为。在正式场合,可以用来要求对方明确回答问题,揭露事实真相。在日常生活中,也可以用来表示对他人言行不合理的质疑和批评。
- 故事起源
- 据说,诘曲这个成语的故事起源于中国古代的一个故事。故事中,有一个人曾经向一位官员质问某个问题,官员回答时却绕弯子,不直接回答。这个人当即质问官员为什么不直截了当地回答问题,而用曲折的方式回避。后来,人们就用“诘曲”来形容这种直截了当地质问他人的行为。
- 词语结构
- 诘曲是一个动宾结构的成语,其中,“诘”为动词,意为质问;“曲”为形容词,意为迂回、回避。
- 例句
- 1. 他在会议上诘曲地质问了对方的错误决策。2. 我们应该勇于诘曲,不回避问题,追求真相。
- 记忆技巧
- 可以通过以下方法记忆诘曲这个成语:1. 将“诘”字理解为质问、追问的意思,将“曲”字理解为迂回、回避的意思,联想成一个人直截了当地质问他人,不回避问题的形象。2. 将诘曲与直截了当、坦率的行为联系起来,形成对成语含义的理解,帮助记忆。
- 延伸学习
- 可以进一步学习相关的成语和词语,了解它们的含义和用法,丰富自己的词汇量和表达能力。举例不同年龄层学生对这个词语的造句:1. 小学生:老师诘曲地问他为什么没有完成作业。2. 初中生:同学之间可以相互诘曲,互相监督进步。3. 高中生:学生会负责人在演讲中诘曲地质问校长的决策。4. 大学生:辩论比赛中,选手们会诘曲地质问对方的观点。5. 成年人:在工作中,我们应该勇于诘曲,追求真相,不回避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