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使用场景
- 灌坛一词通常用于赞美某个领域的杰出人才或者专家。可以用来形容文学家、艺术家、学者、科学家等具有卓越才华的人。此外,灌坛也可以用来形容某个领域的顶尖人物,比如某个领域的专家、大师等。
- 例句
- 1. 他在文学界的地位如同灌坛一般,无人能及。2. 这位科学家被誉为灌坛之才,他的研究成果颇具影响力。
- 基本含义
- 指在文学、艺术等方面有出类拔萃的人。
- 基本解释
晋 张华 《博物志》卷七:“ 太公 为 灌坛 令, 武王 梦妇人当道夜哭,问之,曰:‘吾是东海神女,嫁於西海神童。今 灌坛 令当道,废我行。我行必有大风雨,而 太公 有德,吾不敢以暴风雨过,是毁君德。’ 武王 明日召 太公 ,三日三夜,果有疾风暴雨从 太公 邑外过。”原为地名。后用以代指有德行的地方官吏。 南朝 梁 庾肩吾 《从驾喜雨》诗:“赦詔还京兆,归神出 灌坛 。” 唐 杜甫 《题郪原郭三十二明府茅屋壁》诗:“云散 灌坛 雨,春青 彭泽 田。” 唐 高适 《同房侍御山园新亭与邢判官同游》诗:“ 灌坛 有遗风, 单父 多鸣琴。”
- 延伸学习
- 如果对于灌坛的起源和用法感兴趣,可以进一步了解孔子及其学说,以及中国古代文化和哲学的发展。举例不同年龄层学生对这个词语的造句:1. 小学生:我的老师是个灌坛之才,她教我们很多有趣的知识。2. 初中生:我希望将来能成为灌坛之才,为社会做出贡献。3. 高中生:他的音乐才华令人惊叹,他是一个真正的灌坛之才。4. 大学生:我希望通过不断努力,成为自己领域的灌坛之才。
- 故事起源
- 灌坛一词最早出现在《左传》中,其中有一则关于孔子的故事。据说孔子的学生曾经问他:“为什么你的学问如此卓越?”孔子回答:“我曾经读过很多书,就像倒酒入坛一样灌进我的脑子里。”于是,灌坛一词就形成了。
- 记忆技巧
- 可以联想灌坛的形象,想象一个才华出众的人就像一坛美酒,具有丰富的知识和才华,让人赞叹不已。
- 词语结构
- 灌坛是一个由两个汉字组成的四字成语。
- 详细解释
- 灌坛一词源于中国古代的一种酒器,古人把这种用来盛酒的坛子比喻为才华出众的人。因此,灌坛成语的基本含义是指在文学、艺术等方面有出类拔萃的人。这个成语也常用来形容某个领域的专家或者某个领域的顶尖人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