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诗句网 2025年04月29日(农历四月初二日) 乙巳蛇年 星期二
当前位置:小诗句网 > 在线汉语词典 > 燥脾的词语解释
燥脾的意思
拼音:zào pí    注音:ㄗㄠˋ ㄆㄧˊ
使用场景
燥脾一词常用于形容性格急躁、容易发脾气的人。可以用来形容一个人在面对压力或困扰时容易情绪激动,无法保持冷静。
例句
1. 他的燥脾常常让他陷入麻烦之中。2. 她的燥脾让她失去了很多朋友。
基本含义
指人性情急躁、易怒、不耐烦。
基本解释

痛快;快意。《初刻拍案惊奇》卷十五:“早知今日来忍辱,却悔当初大燥脾。” 清 孔尚任 《桃花扇·修札》:“俺 柳麻子 ,信口胡谈,却也燥脾。” 清 李渔 《慎鸾交·目许》:“可笑 老侯 不达时务,硬扯个外路朋友,要走来搭席,未免碍手碍脚,不便燥脾,如何是好。”亦作“ 燥脾胃 ”。《石点头·莽书生强图鸳侣》:“在下如今且放下哀怒悲离之处不讲,只把极快活燥脾胃的事试説几件。”《说岳全传》第二七回:“你看下边有许多番兵来了,我等……下去杀他一个快活,燥燥脾胃,何如?”

延伸学习
可以进一步学习与燥脾相关的成语,例如燥德不修、燥症、燥热等。举例不同年龄层学生对这个词语的造句:1. 小学生:他的燥脾让他经常跟同学吵架。2. 初中生:她的燥脾让她在考试前总是感到很紧张。3. 高中生:他的燥脾让他在面对困难时很容易失去耐心。4. 大学生:她的燥脾让她在工作中难以与同事和谐相处。
故事起源
燥脾一词最早出现在《汉书·高祖本纪》中。当时,刘邦在军队中有一个名叫王离的人,他的性格非常急躁,一点小事就能引起他的发脾气。后来,王离因为一次暴怒而被刘邦杀死,从此“燥脾”成为了形容易怒、容易发脾气的人的成语。
记忆技巧
可以通过联想记忆来记住燥脾这个成语。可以想象一个人的脾气像火一样燥热,非常容易发脾气,从而帮助记忆这个成语的意思。
词语结构
燥脾是一个由两个汉字组成的成语,没有固定的词序。
详细解释
燥脾是由“燥”和“脾”两个词组成的成语。燥指干燥、炎热,脾指脾气、性格。燥脾形容人的性情急躁、易怒、不耐烦,常常因为一点小事就发脾气。
(0)
诗文中出现“燥脾”的诗词

麦熟歌

谁家儿,矜狂痴。朝也书,暮也诗。贮粟瓶,蛛交丝。

鼠子移家住瓮底,妇呼何怒儿苦饥。

孔孟饥冻之嚆矢,开箱索卷欲焚之。

妇无悲,儿无啼。

阿翁释卷学灌畦,南山绿浪麦离离。

老雉谷谷呼晨炊,三月正当麦熟时。

小麦满筐,大麦满箕,小麦酿酒大麦麋。

麦槁燃薪麦寔米,蒸黍燥脾烹伏雌。

全身浩荡没酒池,妇歌呜呜儿跳嬉。

妇媚其士儿呼爹,老农之乐今乃知。

呜呼噫嘻,老农之乐今乃知。

早不负耜事镃基,谆谆然孔氏之学而。

(0)

读金陵俞仲髦荔枝辞戏作五十四韵

俞公晚好事,垂涎及荔支。

愿贬枫亭驿,甘作驿丞卑。

忘意荔熟日,端坐饱啖之。

事有谬不然,倾耳听我词。

枫亭闽孔道,迎送无停时。

漳泉贵宦多,暑行喜夜驰。

东迎接不及,南送已嫌迟。

炎天夫马缺,每被豪奴笞。

此亦丞常分,受辱其所宜。

及至荔支熟,苦情公不知。

驿庭只四树,树老半枯枝。

每岁贡上官,皆派丞往赍。

岁有熟不熟,上官循旧规。

十万献抚按,百万分三司。

四郡大乡官,例亦有馈遗。

张家赊数担,李家复那移。

封缄青笼内,渡江敢辞危。

伺候烈日中,暍死敢言疲。

门吏急使用,乃得进丹墀。

不然香气变,色味复差池。

小则受棰楚,大则冠袍褫。

上官幸色喜,归见妻孥悲。

张三昨索价,李四又忙追。

门前递骂呼,簪珥典偿伊。

衣衫准子钱,反言伊受亏。

妻孥交口詈,驿丞两耳垂。

荔支有此苦,谁说甜如饴。

公思啖尤物,一事颇燥脾

莆多荔支园,园丁尽可为。

五月六月交,朱实已累累。

贩子未采摘,园丁不暂离。

中搭四柱楼,夜以防偷儿。

园丁卧楼中,两手如悬捶。

珊瑚为我幄,碧玉为我帷。

园林悄无人,惟有凉月窥。

伸手即可摘,摘食复奚疑。

口吮荔支汁,指剥荔支皮。

皮核卸楼下,堆积如城陴。

饱即扪腹卧,恬若陈希夷。

既不费银钱,又无人把持。

清福如此享,神仙亦妒其。

家家亦有园,宋香品最奇。

崔亭与鬯山,霞墩及东陂。

陈紫比毛嫱,江绿匹西施。

年年皆遍尝,题咏壁淋漓。

自署荔仙人,不羡加太师。

无端客钟陵,十载滞归期。

荔熟必入梦,醒来空嗟咨。

无罪坐自囚,无官反自羁。

言梅宁止渴,说饼岂疗饥。

清福不得享,作计无乃痴。

昨为人写生,费墨及胭脂。

今复弄纸笔,挥汗作此诗。

诗以嘲俞公,因之以自嗤。

(0)
诗词分类
清明节 老师 冬天 边塞 孤独 讽刺 豪放 咏物 写花 闲适 牡丹 节日 写人 挽诗 惆怅 写雨 题诗 写景
诗人
黄体芳 张红桥 崔曙 饶芝祥 陆世仪 湛方生 赵扩 胡舜陟 窦庠 毛伯温 阎尔梅 刘叉 陈谏 李格非 刘光祖 崔融 呼文如 陈耆卿
诗词赏析
名句欣赏

Copyright © 2025 小诗句网

本站提供古诗原文及赏析、诗人简介及诗词名句大全。

网站备案/许可证号:鲁ICP备2023034539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