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基本解释
端正地站立。《礼记·曲礼上》:“遭先生於道,趋而进,正立拱手。”《论语·乡党》:“车升,必正立,执绥。”《汉书·成帝纪赞》:“ 成帝 善修容仪,升车正立,不内顾,不疾言,不亲指。”
- 基本含义
- 垂直站立,直立不倾斜。也指言行端正,立场坚定。
- 详细解释
- 正立是指物体垂直地站立或者直立而不倾斜。在引申义中,正立还表示一个人的言行举止端正,立场坚定。这个成语强调了一个人的正直和坚定不移的态度。
- 使用场景
- 正立这个成语可以用来形容一个人的姿态或者行为的端正,也可以用来形容一个人在面对困难时保持坚定的立场。它常常用来形容一个人的品德高尚和坚守原则。
- 故事起源
- 正立这个成语的起源可以追溯到《庄子·齐物论》中的一则寓言故事。故事中,庄子告诉人们:“齐物者,正气也;正气者,气之端也。”意思是说,一切事物都有自己的正气,而正气就是事物存在的本质和根本。这个故事告诉我们,只有保持正直和坚定的立场才能真正做到正立。
- 词语结构
- 正立是一个由形容词“正”和动词“立”组成的成语。其中,“正”表示直立、正直,“立”表示站立。
- 例句
- 1. 他一直保持正立的姿态,从不屈服于困难。2. 在道德的选择上,我们必须保持正立的立场。3. 无论遇到什么困难,我们都要坚持正立的原则。
- 记忆技巧
- 可以通过将“正立”与“直立不倾斜”和“言行端正,立场坚定”联系起来记忆。也可以通过与庄子的寓言故事联系起来,想象一个人保持正直和坚定的姿态。
- 延伸学习
- 可以进一步学习与正立相关的成语,如“正直无私”、“正气凛然”等。也可以学习与正立相关的故事和哲学思考,深化对正立的理解。举例不同年龄层学生对这个词语的造句:1. 小学生:老师教育我们要保持正立的姿态,不要趴在桌子上写字。2. 初中生:在面对诱惑时,我要保持正立的立场,不被诱惑所动摇。3. 高中生:作为领导,我要以正立的榜样影响他人,引导他们走向正确的道路。4. 大学生:在职场中,我们要坚持正立的原则,不做违背良心的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