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使用场景
- 高逸一词常用于文学作品、演讲和赞美语中,用来形容那些有着高尚品德和卓越才能的人。
- 例句
- 1. 他的高逸的品德和卓越的才能赢得了大家的尊敬和赞赏。2. 这位艺术家的作品充满了高逸的情感和独特的艺术风格。
- 基本含义
- 指高尚的品德和超凡的才能。
- 基本解释
(1).高雅脱俗,俊逸跌宕。 晋 孙统 《吏部郎虞存诔》:“ 存 幼而卓拔,风情高逸。” 宋 陈岩肖 《庚溪诗话》卷下:“众禽中,唯鹤标致高逸。”《四库全书总目·别集五·和靖诗集》:“其诗澄澹高逸,如其为人。” 鲁迅 《而已集·魏晋风度及文章与药及酒之关系》:“现在有许多人以为 晋 人轻裘缓带,宽衣,在当时是人们高逸的表现,其实不知他们是吃药的缘故。”
(2).高隐的人。《宋书·王敬弘传》:“今内外英秀,应选者多,且版筑之下,岂无高逸。” 明 吴承恩 《邵郡公邀同郭山人饮招隐庵》诗:“多幸山公怜病客,许陪高逸侍清严。”
- 延伸学习
- 可以学习更多关于中国文化和成语的知识,了解其他类似的成语,以及它们的起源和用法。举例不同年龄层学生对这个词语的造句:1. 小学生:他的画画技巧高逸,每幅画都很漂亮。2. 初中生:她的音乐才华高逸,她的演奏令人陶醉。3. 高中生:他的领导能力高逸,每个团队都能取得优秀的成绩。4. 大学生:她的学术研究高逸,她的论文在国际会议上获得了好评。
- 故事起源
- 高逸这个成语的起源可以追溯到古代的鲁国。据《左传》记载,当时鲁国的襄公问鲁人:“高逸怎么样?”鲁人回答:“不如您。”这说明鲁人认为襄公的品德和才能是高于一般人的。从此以后,“高逸”就成为了形容高尚品德和超凡才能的成语。
- 记忆技巧
- 可以通过联想记忆的方法来记忆这个成语。可以想象一个人站在高山之巅,展现出高尚的品德和超凡的才能,这样就能够记住成语的含义。
- 词语结构
- 高逸是一个由两个汉字组成的成语,没有固定的结构。
- 详细解释
- 高逸一词源于《左传·襄公二十二年》:“鲁人曰:‘高逸何如?’公曰:‘不若也。’”高逸形容人的品德和才能高尚超群,超出常人的范畴。这个成语用来形容一个人的品德高尚,才华出众,超越常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