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使用场景
- 靡遗一词常用于描述一件事物被完全用尽,没有留下任何余地。可以用来形容资源、精力、时间等被彻底耗尽的情况。
- 例句
- 1. 这次派对的美食可真是靡遗,一点都没剩下。2. 他一直在努力学习,把每一分钟都靡遗地用在了学习上。
- 基本含义
- 指没有遗留下来,一点也没有剩下。
- 基本解释
(1).“靡有孑遗”的略语。谓死亡殆尽。 晋 刘毅 《请移江州府于豫章表》:“自 桓玄 以来,驱蹙残毁,至乃男不被养,女无对匹,逃亡去就,不避幽深……若不曲心矜理,有所改移,则靡遗之叹,奄焉必及。”
(2).没有遗漏;毫不遗漏。 南朝 梁 丘迟 《为范卫军让梁台侍中表》:“值天地中开, 神武 再廓,麻丝是蓄,菅蒯靡遗。” 明 文徵明 《<何氏语林>叙》:“正史所列,传记所存,奇跡胜跡,渔猎靡遗。”《清史稿·选举志二》:“凡 中国 向有之经学、史学、文学、理学,无不包举靡遗。”
- 延伸学习
- 可以学习其他与资源耗尽相关的成语,如“竭泽而渔”、“一败涂地”等。举例不同年龄层学生对这个词语的造句:1. 小学生:我把零食靡遗地吃完了。2. 初中生:我靡遗地利用暑假时间学习了很多知识。3. 高中生:比赛结束后,我们队的球衣都被靡遗了。
- 故事起源
- 《左传·庄公十年》记载了一个故事:春秋时期,晋国的庄公为了让自己的国家变得更加强大,决定向周边国家发动战争。他下令将国库中的财富全部用来备战,不留一点余地。结果,晋国的财富被耗尽,最终导致了晋国的衰落。这个故事中的“靡遗”一词,指的就是晋国国库被用尽的情况。
- 记忆技巧
- 可以把“靡遗”这个成语与“没有剩下一点”这个含义联系起来,形成一个形象的记忆图像,有助于记忆。
- 词语结构
- 靡遗是一个由形容词和动词组成的成语,形容词“靡”表示一点也没有,动词“遗”表示留下。
- 详细解释
- 靡遗是一个由两个汉字组成的成语,靡意为一点也没有,遗留为剩下。这个成语形容一件事物没有剩下一点点,全部都被用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