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使用场景
- 常用于形容通过巧妙的劝导、引导等方式,使人心悦诚服,或者指通过具有说服力的言辞、行动等方式,使人服从。可以用于夸奖、赞美某人的能力和魅力。
- 例句
- 1. 他的演讲非常有说服力,成功地引服了观众。2. 她的领导能力非常出色,总能够引服团队成员。3. 这位老师用生动的故事和形象的比喻,引服了学生对知识的兴趣。
- 基本含义
- 指通过言辞、行动等方式,使人信服、服从。
- 基本解释
亦作“ 引伏 ”。认罪,服罪。《魏书·樊子鹄传》:“ 太山 太守 彭穆 参候失仪, 子鵠 责让 穆 ,并数其罪状, 穆 皆引伏。”《资治通鉴·晋穆帝升平二年》:“掠治日急, 垂 愍之,私使人谓 段氏 曰:‘人生会当一死,何堪楚毒如此!不若引服。’”《续资治通鉴·宋神宗熙宁元年》:“置对,无一语罣人,惟自引伏。” 明 马愈 《马氏日抄·徐尚书》:“有富室某併其乡某甲田产,诬以人命,甲不胜拷掠,自引服。”
- 延伸学习
- 了解更多与引服相关的成语,如“引经据典”、“引人入胜”等。举例不同年龄层学生对这个词语的造句:1. 小学生:老师的讲解非常有趣,引服了我们对科学的兴趣。2. 初中生:他通过自己的努力和成绩,成功地引服了父母对他的选择。3. 高中生:领导的魅力和智慧让我们心悦诚服,完全被引服了。4. 大学生:作为一名优秀的学生干部,他通过自己的言行引服了同学们对他的支持和信任。5. 成人:他的领导能力和智慧让团队成员心悦诚服,完全被引服了。
- 故事起源
- 据说,引服这个成语的故事源于中国古代的一个故事。相传,鲁国有一个叫孔子的伟大思想家,他的学问深邃,言辞有力。有一次,孔子到齐国拜访国君,齐国国君想要考验孔子的能力和智慧。于是,国君问孔子:“你觉得什么样的人才是真正的君子?”孔子回答说:“君子能够引服百姓,使百姓心悦诚服。”国君听后非常赞赏孔子的回答,表示孔子是一个真正的君子。
- 记忆技巧
- 可以将“引服”理解为通过言辞、行动等方式“引导”别人“服从”,这样可以帮助记忆这个成语的含义。
- 词语结构
- 主谓结构。
- 详细解释
- 引服是由“引”和“服”两个字组成的成语。引指引导、劝导,服指服从、顺从。引服的含义是通过言辞、行动等方式,使人信服、服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