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使用场景
- 常用于形容人的外表端庄、仪态优雅,也可用于形容事物的外观整洁、庄重。
- 例句
- 1. 他举止端庄,言谈举止都很有道貌。2. 这个公园的环境非常整洁,给人一种道貌非凡的感觉。
- 基本含义
- 指外表端庄、仪态优雅,给人以良好印象的样子。
- 基本解释
(1).修道者的容貌。《太平广记》卷三一引 南唐 沉汾 《续仙传·李珏》:“ 李 情景恬憺,道貌秀异。” 明 冯梦龙 《邯郸梦·群仙聚会》:“ 汉钟离 半世有神仙分,道貌生来坌。”
(2).指清雅飘逸的面貌。 宋 苏轼 《与王定国书》:“某近颇知养生,亦自觉薄有所得,见者皆言道貌与往日殊别。” 清 侯方域 《答张尔公书》:“前月抵 江阴 ,忽从 陈定生 处接足下手示, 定生 又为面述足下之道貌无减於昔。”
(3).道学家的面貌。形容一本正经的样子。 鲁迅 《花边文学·一思而行》:“就是革命专家,有时也要负手散步;理学先生总不免有儿女,在证明着他并非日日夜夜,道貌永远的俨然。”
(4).修道者的容貌。《太平广记》卷三一引 南唐 沉汾 《续仙传·李珏》:“ 李 情景恬憺,道貌秀异。” 明 冯梦龙 《邯郸梦·群仙聚会》:“ 汉钟离 半世有神仙分,道貌生来坌。”
(5).指清雅飘逸的面貌。 宋 苏轼 《与王定国书》:“某近颇知养生,亦自觉薄有所得,见者皆言道貌与往日殊别。” 清 侯方域 《答张尔公书》:“前月抵 江阴 ,忽从 陈定生 处接足下手示, 定生 又为面述足下之道貌无减於昔。”
(6).道学家的面貌。形容一本正经的样子。 鲁迅 《花边文学·一思而行》:“就是革命专家,有时也要负手散步;理学先生总不免有儿女,在证明着他并非日日夜夜,道貌永远的俨然。”
- 延伸学习
- 可以学习更多与仪表举止相关的成语,如“风度翩翩”、“一表人才”等。举例不同年龄层学生对这个词语的造句:小学生:老师的道貌让我们很敬佩。初中生:他的道貌非常好,是个有礼貌的人。高中生:在社交场合中,维持好自己的道貌是很重要的。大学生:在求职面试中,一个人的道貌举止往往能给面试官留下深刻的印象。
- 故事起源
- 《论语·学而篇》中有这样一句话:“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这句话中的“喻于义”一词,意思是指君子注重道德和正义,而“喻于利”则指小人只追求个人利益。后来,人们用“道貌”来形容君子的仪表举止,强调一个人的外表应该与内在品德相符。
- 记忆技巧
- 可以通过联想记忆来记忆这个成语。可以想象一个人穿着一身端庄的衣服,仪态优雅地走在道路上,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
- 词语结构
- 主要由“道”和“貌”两个字组成。
- 详细解释
- 道貌指的是人的外表和仪态,强调一个人的仪表和举止应该符合社会道德规范,给人以好的印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