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使用场景
- 这个成语常用于评论艺术、文化、娱乐等领域中的低俗现象。可以用于批评那些追求商业利益而放弃艺术追求的电影、音乐、文学等作品,以及那些为了吸引眼球而不择手段的综艺节目。
- 例句
- 1. 他的作品总是雕俗,缺乏真正的艺术内涵。2. 这部电影只是为了迎合市场,完全没有艺术追求,简直就是雕俗之作。
- 基本含义
- 指对庸俗、低级的事物进行矫饰和美化。
- 基本解释
浮伪的习俗。《管子·七法》:“一体之治者,去奇説,禁雕俗也。” 尹知章 注:“雕俗,谓浮伪之俗。”
- 延伸学习
- 可以进一步了解中国古代文化中对于庸俗和高雅的追求,以及对于艺术和文化的批评和反思。举例不同年龄层学生对这个词语的造句:1. 小学生:他的画很雕俗,没有艺术感。2. 初中生:现在的综艺节目越来越雕俗,没有什么好看的了。3. 高中生:这个作家的小说明显是为了博眼球而写的,完全是雕俗之作。4. 大学生:我们应该反对雕俗的文化现象,追求真正的艺术和文化内涵。
- 故事起源
- 这个成语的故事起源于南朝宋代。据说有一位名叫刘义庆的文学家,曾经在一次宴会上见到一位魏晋时期的文人,他们对于古代文学的优雅和高尚非常推崇,却对于当时的文化境况感到失望。于是他们决定一起创作一篇文章,批评当时的文化风气。文章中有一句话是“雕俗者,自相矫饰,以为美也”,意思是对于庸俗之事进行雕饰,以为可以变得美好。后来这句话被引申为成语“雕俗”。
- 记忆技巧
- 可以通过将“雕俗”与“装饰庸俗”进行联想,以帮助记忆这个成语的含义。
- 词语结构
- 雕俗为动宾结构的成语,其中“雕”为动词,表示雕饰、装饰,“俗”为名词,表示庸俗之事。
- 详细解释
- 雕俗一词中的“雕”是指雕琢、装饰,“俗”是指庸俗。这个成语形象地比喻对庸俗事物进行修饰和美化,使其看起来不那么低俗。它常用来批评那些为了迎合市场需求而不择手段地炒作低俗文化,追求浅薄和俗气的行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