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基本解释
(1).谓敬事天命。《汉武帝内传》:“方丈之阜,为理命之室;沧浪海岛,养九老之堂。” 晋 桓玄 《与八座桓谦等论沙门应致敬事书》:“沙门之所以生生资存,亦日用於理命。岂有受其德而遗其礼,沾其惠而废其敬哉!”
(2).即治命。谓人临终而神志清明时的遗命,与神智不清时的“乱命”相对。 唐 时避 高宗 李治 之讳,改作“理命”。 唐 白居易 《故京兆<元少尹文集>序》:“﹝ 元宗简 ﹞语其子 途 云……‘我殁,其遗文得 乐天 为之序,无恨矣。’既而 途 奉理命,号而告予。” 宋 王谠 《唐语林·补遗一》:“﹝ 晟 等﹞虔窆公主于 万年县 义丰 之 铜人原 ,从理命也。”
- 基本含义
- 顺从命运,接受自己的命运安排。
- 详细解释
- 理命是一个古老的成语,它包含了“理”和“命”两个字。其中,“理”意味着理解、明白,而“命”表示命运、天命。理命的基本含义是指顺从命运,接受自己的命运安排,不去追求超越自己能力范围的事物。这个成语强调了人们应该认识到自己的局限性,不要过于执着于改变命运,而是要接受现实并努力适应。
- 使用场景
- 理命一词常用于劝诫他人不要过于执着于改变自己的命运,而是要接受现实。它适用于各种生活场景,包括个人事业、婚姻家庭、学业考试等。当别人面临困境或挫折时,我们可以用理命来安慰和鼓励他们,帮助他们重新审视并接受自己的命运。
- 故事起源
- 理命这个成语最早出现在《孟子·离娄下》中。孟子是中国古代著名的思想家和教育家,他强调人们应该顺应自然规律,接受自己的命运。他认为人的命运是由天命所决定的,而人应该按照天命的安排去生活,不要过于追求功名利禄或超越自己的能力范围。
- 词语结构
- 理命是一个由两个汉字组成的成语,其中“理”和“命”都是单音节词。这个成语的结构简单明了,易于理解和记忆。
- 例句
- 1. 他经历了很多挫折,但他懂得理命,从不抱怨。2. 不管遇到什么困难,我们都要学会理命,接受并努力适应。
- 记忆技巧
- 记忆理命这个成语可以使用联想记忆法。你可以将“理命”与“理解命运”进行联想,帮助你记住这个成语的基本含义。另外,你也可以将这个成语与孟子的思想进行联系,想象他在教育学生时强调的顺从命运和接受现实的重要性。
- 延伸学习
- 如果你对理命这个成语感兴趣,你可以进一步学习孟子的思想。了解他的哲学观点和教育理念,深入理解理命的背后含义。此外,你还可以学习其他与命运和人生态度相关的成语,如顺水推舟、顺其自然等,丰富你的词汇和文化知识。举例不同年龄层学生对这个词语的造句:1. 小学生:我考试没考好,但我知道理命,会努力改进。2. 初中生:他没能进入理想的学校,但他懂得理命,接受了现实。3. 高中生:我虽然没能考上名校,但我相信理命,会在其他方面努力追求。4. 大学生:面对就业压力,我会理命,不放弃努力寻找机会。5. 成年人:我虽然在事业上遇到了挫折,但我懂得理命,会继续努力追求自己的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