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使用场景
- 执火常用于批评、教育场合,用来形容那些固执己见,不听劝告,坚持错误的人。
- 例句
- 1. 他执火不改,一直坚持自己错误的观点。2. 你就是一个执火的人,不肯听别人的劝告。
- 基本含义
- 指坚持自己的错误,不肯改正。
- 基本解释
螃蜞的别称。 晋 崔豹 《古今注·鱼虫》:“蟚蜞,小蟹也……其有一螯偏大者,谓之拥剑,亦名执火,以其螯赤,故谓执火也。”
- 延伸学习
- 可以进一步学习其他类似的成语,如“执迷不悟”、“固执己见”等,以扩展对于固执、不改错误的描述。举例不同年龄层学生对这个词语的造句:1. 小学生:他执火不改,一直坚持自己的错误答案。2. 初中生:她执火不改,一直坚持自己的错误观点。3. 高中生:他们执火不改,一直坚持自己的错误决策。4. 大学生:老师执火不改,一直坚持自己的错误方法。
- 故事起源
- 执火的故事源自于中国古代历史中的一件真实事件,晋国的鲍叔牙为了教训庄公,执火傅于他身上,寓意着要守正道,不能执迷不悟。
- 记忆技巧
- 可以将“执火”与“坚持错误”联系起来记忆,想象一个人手中拿着火炬,顽固地坚持着错误的方向。
- 词语结构
- 执火是一个动宾短语,由“执”和“火”两个字组成。
- 详细解释
- 执火源自《左传·庄公十年》:“晋侯使鲍叔牙执火而傅庄公。”鲍叔牙是晋国的名将,他执火是为了教训庄公,告诉他要守正道,不能执迷不悟。执火形容一个人坚持自己的错误而不肯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