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使用场景
- 绸缪通常用于形容策划、安排和准备工作的周密和精细。这个成语可以用来描述各种各样的计划、项目或活动,包括商业策划、会议安排、旅行计划等。
- 例句
- 1. 经过细致的绸缪,他们成功地策划了一场盛大的活动。2. 在公司重要的项目上,我们需要绸缪好每一个细节。3. 为了保证旅行的顺利,我们需要绸缪好行程和酒店预订。
- 基本含义
- 指精心安排、周密筹划。
- 基本解释
◎ 绸缪 chóumóu
(1) [bind tightly]∶紧密缠缚
绸缪束薪。——《诗·唐风·绸缪》
(2) [be sentimentally attached]∶缠绵;情意深厚
发函伸纸,是何文采之巨丽,而慰喻之绸缪乎!——吴质《答东阿王书》
绸缪之旨,有同骨肉。——卢湛《赠刘琨一首并书》
- 延伸学习
- 可以进一步学习其他与绸缪相关的成语,如“绸缪万端”、“绸缪筹划”等。举例不同年龄层学生对这个词语的造句:1. 小学生:老师告诉我们要绸缪好作业,才能得到好成绩。2. 初中生:为了顺利举办学校的活动,我们需要绸缪好各个环节。3. 高中生:考试前要绸缪好复习计划,才能取得好成绩。4. 大学生:为了成功申请留学,我们需要绸缪好申请材料和考试准备。5. 成人:在职场上,绸缪好每一个项目和计划是取得成功的关键。
- 故事起源
- 古代织布工艺中的绸缪技术非常繁琐和复杂,需要经过多道工序才能完成一件完美的丝绸制品。这种精细的处理方法成为了绸缪的象征,后来被引申为筹划和安排事物的意义。
- 英文翻译
1.(情意深厚; 缠绵) sentimentally attached; affectionate; having a strong attachment (to)
- 记忆技巧
- 可以将“绸缪”与“织布工艺”联系起来,想象细致的处理和筹划就像是制作一件完美的丝绸制品一样。
- 词语结构
- 动宾结构,动词“绸缪”作为动词,后接宾语。
- 详细解释
(1).紧密缠缚貌。《诗·唐风·绸缪》:“绸繆束薪,三星在天。” 毛 传:“绸繆,犹缠绵也。” 孔颖达 疏:“ 毛 以为绸繆犹缠绵束薪之貌,言薪在田野之中,必缠绵束之,乃得成为家用。”《诗·豳风·鸱鸮》:“迨天之未阴雨,彻彼桑土,绸繆牖户。” 孔颖达 疏:“ 郑 以为鴟鴞及天之未阴雨之时,剥彼桑根以缠绵其牖户,乃得成此室巢。”
(2).引申为纠缠。 宋 苏轼 《故龙图阁学士滕公墓志铭》:“君子无党,譬之草木,绸繆相附者,必蔓草,非松柏也。”
(3).连绵不断。《文选·张衡<思玄赋>》:“倚招摇、摄提以低回剹流兮,察二纪、五纬之绸繆遹皇。” 李善 注:“绸繆,连緜也。” 宋 刘过 《六州歌头》词:“悵望 金陵 宅, 丹阳 郡,山不断绸繆。”
(4).情意殷切。 汉 李陵 《与苏武诗》之二:“独有盈觴酒,与子结绸繆。”《文选·吴质<答东阿王书>》:“奉所惠貺,发函伸纸,是何文采之巨丽,而慰喻之绸繆乎!” 吕延济 注:“绸繆,谓殷勤之意也。” 元 张昱 《醉题》诗:“情在绸繆歌《白苧》,心同慷慨赠青萍。” 郑泽 《佩忍初来长沙即席奉赠》诗:“ 灵均 餐落英,讌席聊绸繆。”
(5).形容缠绵不解的男女恋情。 唐 元稹 《莺莺传》:“绸繆繾綣,暂若寻常,幽会未终,惊魂已断。” 元 王实甫 《西厢记》第四本第二折:“你绣幃里效绸繆,倒凤颠鸞百事有。” 明 沉德符 《敝帚轩剩语·汪南溟文》:“ 汪 暮年眷 金陵 妓 徐翩翩 名 惊鸿 者,绸繆殊甚。” 清 蒲松龄 《聊斋志异·白于玉》:“既而衾枕之爱,极尽绸繆。”
(6).比喻事前作好准备工作。 清 钱谦益 《南京户部江西清吏司主事李士高授承德郎制》:“非强兵无以备豫,非广蓄无以养兵,此根本绸繆之至计。” 清 纪昀 《阅微草堂笔记·姑妄听之一》:“先事而绸繆,后事而补救,虽不能消弭,亦必有所挽回。” 清 林则徐 《饬府查办防护围基章程札》:“现在水虽消退,而夏令正长,大雨时行,必须早为绸繆之计。”参见“ 绸繆未雨 ”。
(7).繁密貌。《文选·左思<吴都赋>》:“容色杂糅,绸繆縟绣。” 李善 注:“绸繆,花采密貌。” 宋 鲍輗 《襄阳行》:“今日何日春气柔,东城骑马花绸繆。”
(8).深奥。《庄子·则阳》:“圣人达绸繆,周尽一体矣。” 陆德明 释文:“绸繆,犹缠绵也。又云:深奥也。”
(9).古代妇女衣带上的带结。《汉书·张敞传》:“礼,君母出门则乘輜軿,下堂则从傅母,进退则鸣玉佩,内饰则结绸繆。” 颜师古 注:“组纽之属,所以自结固也。”
- 近义词
缱绻、缠绵、打算、预备、准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