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基本解释
(1).两重光明。谓光明相继不已。《离》为火、为日;重卦《离》为下离上离。故称。《易·离》:“重明以丽乎正,乃化成天下……明两作,离,大人以继明照于四方。” 高亨 注:“大人观此卦象,从而以相继不已之光明,照於四方。”后因以喻储君,太子。《梁书·昭明太子等传论》:“处重明之位,居正体之尊。”
(2).指日月。 唐 杨炯 《浑天赋》:“尔乃重明合璧,五纬连珠。”
(3).犹明明,显扬贤明之人。《荀子·致士》:“衡听、显幽、重明、退姦、进良之术。” 王先谦 集解:“重明,犹《书·尧典》之明明。此言用人之术。”
(4).指重瞳。《淮南子·修务训》:“ 舜 二瞳子,是谓重明。” 晋 王嘉 《拾遗记·唐尧》:“有 秖支 之国,献重明之鸟,一名‘双睛’,言双睛在目。”
- 基本含义
- 指重新明亮、光明无暇。
- 详细解释
- 表示事物重新变得明亮,不再昏暗或阴暗。也可以形容人重新振作、变得聪明、清醒。
- 使用场景
- 常用于描述事物恢复光明或人重新振作的情况,也可以用来形容人经过一段时间的思考或反省后变得聪明、明智。
- 故事起源
- 据说古代有个叫重明的人,他性格聪明、机智。一次,他被人陷害,被囚禁在一个阴暗的地方。经过一段时间的思考和观察,他发现了一个逃脱的机会,并成功逃脱了困境。从此以后,人们用“重明”来形容那些重新振作、聪明智慧的人。
- 词语结构
- 形容词+名词
- 例句
- 1. 经过一番努力,他终于重明了,找到了自己的人生方向。2. 这个项目经历了一段低谷期,但经过团队的努力,现在已经重明了。
- 记忆技巧
- 可以联想“重明”与“重新明亮”的意思,形象地想象一个昏暗的地方被重新照亮的情景,以帮助记忆这个成语的含义。
- 延伸学习
- 可以学习其他与明亮、聪明相关的成语,如“明察秋毫”、“明哲保身”等,以扩展词汇量和语境运用能力。举例不同年龄层学生对这个词语的造句:1. 小学生:经过努力学习,我终于重明了,考试成绩有了很大的提高。2. 初中生:我在困境中坚持不懈,最终重明了,实现了自己的梦想。3. 高中生:经历了失败和挫折,我重新振作,明白了人生的真谛,重明了。4. 大学生:大学生活让我重新认识自己,重明了,明确了未来的发展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