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基本解释
(1).广大,漫无边际。《淮南子·俶真训》:“至德之世,甘暝于溷澖之域而徙倚于汗漫之宇。” 宋 文天祥 《酹江月·南康军和东坡》词:“空翠晴嵐浮汗漫,还障天东半壁。” 清 叶廷琯 《鸥陂渔话·汉口后湖诗》:“后湖汗漫无际,贼舟楫未具,不得渡。”
(2).渺茫不可知。《淮南子·道应训》:“吾与汗漫期於九垓之外。” 高诱 注:“汗漫,不可知之也。”后附会为仙人的名字。 晋 张协 《七命》:“过 汗漫 之所不游,躡 章亥 之所未迹。” 唐 李白 《庐山谣寄卢侍御虚舟》:“先期 汗漫 九垓上,愿接 卢遨 游太清。”
(3).漫无标准;不着边际。《新唐书·选举志上》:“因以谓按其声病,可以为有司之责,捨是则汗漫而无所守。”《金史·高汝砺传》:“内外百官所司不同,比应詔言事者不啻千数,俱不达各司利害,汗漫陈説,莫能详尽。” 明 胡道 《<归田诗话>序》:“﹝ 瞿佑 ﹞著《诗话》三卷,大略似野史,有抑扬可法之旨,非汗漫无稽之词。” 鲁迅 《热风·估<学衡>》:“所以‘弁言’就是序,异于‘杂志迩例’的宣言,并为一谈,太汗漫了。”
(4).形容漫游之远。 唐 陈陶 《谪仙吟赠赵道士》:“汗漫东游黄鹤雏, 縉云 仙子住清都。” 明 张煌言 《冬怀》诗之八:“万里孤槎真汗漫,十年长剑总蹣跚。” 清 戴名世 《种树说》:“顾种树又无其资,而客游汗漫不知所底。” 郁达夫 《迷羊》一:“在湖亭里蛰居了几天,我就开始作汗漫的闲行。”参见“ 汗漫游 ”。
- 近义词
放荡、放恣、放纵
- 基本含义
- 形容汗水流得很多,汗水浸湿衣物。
- 详细解释
- 汗漫是由两个字组成的成语,汗指人体排出的汗水,漫指流淌。它形容汗水流得很多,汗水浸湿衣物的情况。
- 使用场景
- 汗漫一词通常用来形容人体排汗过多的情况,尤其是在运动、体力劳动或炎热天气下。也可用于形容人在紧张、焦虑的情况下大量出汗。
- 故事起源
- 《汉书·董仲舒传》中有记载:“仲舒尝为宣帝侍读,宣帝每临大事,面有忧色,汗漫如浴。仲舒谓之曰:‘上心有所忧,故汗出如此。’”这段故事描述了汉朝的董仲舒看到汉宣帝面色忧虑,汗水如浴,因此用了“汗漫”一词。
- 词语结构
- 主体词为“汗”,修饰词为“漫”。
- 例句
- 1. 夏天运动时,他的背后总是汗漫如浴。2. 面对考试,他紧张得满头大汗,汗漫成河。
- 记忆技巧
- 可以将“汗漫”与“汗流浃背”类似的成语进行联想,这样可以帮助记忆。
- 延伸学习
- 可以学习与汗有关的其他成语,如“汗牛充栋”、“汗如雨下”等。举例不同年龄层学生对这个词语的造句:1. 小学生:跑步后,我满身大汗,衣服都汗漫了。2. 初中生:夏天上体育课,大家都汗漫如浴。3. 高中生:考试时,他紧张得满头大汗,汗漫成河。4. 大学生:健身房里,运动后大家脸上都是汗漫的样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