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基本解释
阐述,分析。 三国 魏 刘劭 《人物志·体别》:“论辨理绎,失在流宕。”
- 基本含义
- 理解并推演事物的发展趋势。
- 详细解释
- 理绎是由“理”和“绎”两个词组成的成语。“理”指的是理解、推理,表示对事物的认识和思考;“绎”指的是推演、推断,表示通过逻辑推理来揣测事物的发展趋势。理绎这个成语形象地表达了通过推理和推演来理解事物,并预测其发展趋势的意思。
- 使用场景
- 理绎常用于描述人们通过逻辑推理来分析问题、预测未来的能力。这个成语可以用于各种情境,如讨论政治、经济、科技等领域的问题,也可以用于描述个人对生活、工作、学习等方面的思考和预测。
- 故事起源
- 理绎这个成语最早出现在《左传·昭公二十六年》中。当时,昭公问左师:“吾闻君子不立危墙之下,今吾子之立,是何由也?”左师回答说:“以理绎之。”这个故事表达了通过理性思考和推演来避免危险和困难的智慧。
- 词语结构
- 理绎是一个动宾结构的成语,其中“理”作动词,表示理解、推理的动作,“绎”作宾语,表示事物的发展趋势。
- 例句
- 1. 通过对市场趋势的理绎,他成功预测了股票市场的走势。2. 这位科学家凭借对实验数据的理绎,发现了新的科学规律。
- 记忆技巧
- 可以通过联想记忆来记忆理绎这个成语。可以想象自己是一个智者,用手中的线索去理解和推演事物的发展趋势。
- 延伸学习
- 可以进一步学习和了解相关的成语和词语,如“推理”、“推演”、“思考”等,以扩大对理绎的理解和应用能力。举例不同年龄层学生对这个词语的造句:1. 小学生:我通过观察天空的云朵,理绎出明天会下雨。2. 初中生:老师教了我们逻辑思维的方法,我们可以用它来理绎问题。3. 高中生:通过对历史事件的理绎,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历史的发展。4. 大学生:在研究领域中,理绎是一种重要的思维方式和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