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3. 高中生
- 在讨论社会道德问题时,我们可以引用“盗亦有道”这个成语来说明一些行为虽然违法,但是也有一定的规矩和原则。
- 使用场景
- 盗亦有道这个成语可以用来形容某些行为或者事物虽然是违法或者不道德的,但是却有一定的规矩和原则。可以用于讨论社会道德问题、犯罪行为的规范等方面。
- 例句
- 1. 虽然他是个盗贼,但是他的行为却符合“盗亦有道”。2. 尽管他是犯罪分子,但是他在作案过程中也有一些行为准则,可以说是“盗亦有道”。
- 基本含义
- 指盗贼也有一定的行为规范和原则,表示即使是犯罪行为也有一定的规矩。
- 基本解释
[释义]
(动)盗窃掠夺。
[构成]
并列式:盗+劫
[例句]
盗劫财物。(作谓语)
- 延伸学习
- 可以进一步了解中国古代盗贼的行为规范和原则,了解古代盗贼文化的发展和演变。举例不同年龄层学生对这个词语的造句:1. 小学生:我们要守法,不像盗贼一样,因为“盗亦有道”。2. 初中生:即使是犯罪行为,也应该有一定的规矩和原则,符合“盗亦有道”的精神。
- 故事起源
- 《左传·僖公三十年》中记载了一个故事。故事中,晋国有一个叫做盗跖的盗贼,他虽然是个盗贼,但是他有自己的行为准则和原则,不会伤害老百姓和无辜的人。因此,人们用“盗亦有道”来形容他。
- 英文翻译
1.rob; raid
- 记忆技巧
- 可以通过联想来记忆这个成语。可以想象一个盗贼正在作案,但是他的行为却非常规矩和有原则,这样就可以记住“盗亦有道”的含义。
- 词语结构
- 主语+谓语+宾语
- 详细解释
亦作“盗劫”。1.盗窃掠夺。《史记·田叔列传》:“是时 孟舒 坐虏大入塞盗劫, 云中 尤甚,免。”《金史·刑志》:“ 金国 旧俗,轻罪笞以柳葼,杀人及盗劫者,击其脑杀之,没其家貲。”《初刻拍案惊奇》卷二七:“赴任到此,舟人盗劫财物,害了丈夫全家,自己留得性命,脱身逃走。” 潘絜兹 《敦煌的故事》第五章:“ 斯坦因 是第一个盗劫 敦煌 文物的大匪徒。”
(2).抢劫杀害。《九命奇冤》第二三回:“此刻只算你们都是实的,彼此也可以相抵,不準只管缠讼了!至於盗劫人命,自当另案办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