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诗句网 2025年04月17日(农历三月二十日) 乙巳蛇年 星期四
当前位置:小诗句网 > 在线汉语词典 > 达道的词语解释
达道的意思
拼音:dá dào    注音:ㄉㄚˊ ㄉㄠˋ
使用场景
达道这个成语常用于形容一个人在道德上有很高的修养,具备了高尚的品德和行为。可以用来表扬一个人的高尚品德和行为,也可以用来形容一个人在某个领域达到了非常高的水平。
例句
1. 他一生都坚持做到了道德的高度,真是一个达道的人。2. 他在工作上、生活中都展现出了高尚的品质,可以说是一个达道的人。
基本含义
指达到了道德境界或人生境地的高度,具备了高尚的品德和行为。
基本解释

(1).公认的准则。《礼记·中庸》:“君臣也,父子也,夫妇也,昆弟也,朋友之交也:五者,天下之达道也。” 唐 柳宗元 《祭穆质给事文》:“达道之行,实惟交友。” 宋 契嵩 《<坛经>赞》:“夫戒定慧者,三乘之达道也。” 朱自清 《论逼真与如画》:“那些‘难可与俗人论’的,恐怕到底不是天下之达道罢。”
(2).明白、彻悟道理。《淮南子·氾论训》:“达道之人,不苟得,不让福。” 晋 葛洪 《抱朴子·至理》:“夫逝者无反期,既朽无生理,远道之士,良所悲矣。” 唐 杜甫 《遣兴》诗之三:“ 陶潜 避俗翁,未必能达道。” 元 杨载 《赠胡汲古》诗:“先生唯达道,久矣乐山林。”
(3).实现理想或主张。 汉 荀悦 《申鉴·政体》:“治世所贵乎位者三:一曰达道於天下,二曰达惠於民,三曰达德於身。” 宋 苏轼 《赐孙觉辞免恩命不允诏》:“卿三居諫省,皆以直闻,盖尝遇事以建言,志在行义以达道。” 元 阎复 《追封伯夷叔齐制》:“让爵以明长幼之序,諫伐以严君臣之分,可谓行义以达道,杀身以成仁者也。”
(4).犹得道。 元 无名氏 《货郎旦》第三折:“可知道今世里令史每都挝钞,和这古庙里泥神也爱钱,怎能勾达道昇仙。”
(5).博通各种学问。《三国志·魏志·管宁传》“ 王烈 者,字 彦芳 ” 裴松之 注引 李氏 《先贤行状》:“ 烈 通识达道,秉义不回。”
(6).犹沟通。 明 余继登 《典故纪闻》卷三:“又谓古人祭用香烛,所以达道阴阳,以接神明。”

延伸学习
可以进一步学习其他与道德和品德相关的成语,如“德高望重”、“品德高尚”等。举例不同年龄层学生对这个词语的造句:1. 小学生:他每天都努力学习,做到了道德的高度,是一个达道的好学生。2. 初中生:他在班级里总是帮助其他同学,树立了榜样,是一个达道的学生领袖。3. 高中生:他不仅在学业上取得了优异的成绩,还积极参加公益活动,是一个达道的学生典范。4. 大学生:他在大学期间积极参与社会实践,关心社会问题,是一个达道的大学生志愿者。
故事起源
达道这个成语最早出自《史记·伯夷列传》。伯夷是春秋时期的一个贵族子弟,他和弟弟叔齐一起受到了父亲的残酷虐待。为了逃避父亲的残酷虐待,伯夷和弟弟决定离开家乡,过上隐居的生活。他们过着简朴的生活,尽量回避世俗的纷扰,追求道德的高尚境地。因此,伯夷被后人称为“达道之士”,成为达道这个成语的典故。
记忆技巧
可以通过联想记忆“达道”这个成语。可以想象一个人在道德上达到了高度,成为了道德的楷模,具备了高尚的品德和行为。
词语结构
动宾结构。
详细解释
达道是由“达”和“道”两个字组成的成语。其中,“达”意为达到、到达,表示达到了某种境地或状态;“道”意为道德、道义,指高尚的品德和行为。达道的含义是指一个人在道德品质和人生境地上达到了非常高的水平,具备了高尚的品德和行为,成为了道德的楷模。
(0)
诗文中出现“达道”的诗词

把酒

把酒仰问天,古今谁不死。

所贵未死间,少忧多欢喜。

穷通谅在天,忧喜即由己。

是故达道人,去彼而取此。

勿言未富贵,久忝居禄仕。

借问宗族间,几人拖金紫。

勿忧渐衰老,且喜加年纪。

试数班行中,几人及暮齿。

朝飧不过饱,五鼎徒为尔。

夕寝止求安,一衾而已矣。

此外皆长物,于我云相似。

有子不留金,何况兼无子。

(0)

逍遥咏·其十五

达道真人见者稀,岂教容易等闲知。

阴阳造化无非实,天地元精动合宜。

功行三千须及物,还丹九转上升时。

忙中岁月忙中遣,我本愚来性不移。

(0)

复性篇

混沌之初,无极太极。理气相涵,冲穆无迹。

阴阳既分,两仪乃立。天五地五,奇耦相得。

五行其气,健顺其德。气至成形,理无不及。

五行之秀,独萃于人。爰有五常,赋予维均。

天命谓性,具于人心。为万物灵,曰有此仁。

仁统四端,万善由生。性主乎静,动而为情。

性无不善,情亦皆真。赤子入井,皆有恻隐。

乍见之时,验此不忍。率之谓道,人人共由。

天叙天秩,典礼优优。天下达道,能离此不。

性为大本,道自川流。但人受性,舜蹠皆同。

气有清浊,随其所钟。清者睿圣,浊者愚蒙。

愚蒙之质,理锢于中。知诱物化,惟欲是从。

五官百骸,顽然一物。以物交物,心乃放逸。

人欲日炽,天理日汨。几希以亡,禽兽为匹。

天生圣贤,作之君师。修道谓教,以觉后知。

尧命虞舜,执中一词。道统之祖,传心在兹。

舜授之为,精一危微。一十六字,该括无遗。

中为性理,纯粹以精。心分人道,理欲难并。

人心甚危,防勿滋萌。道心甚微,养使充盈。

遏之存之,德乃日新。要之执中,不外一敬。

肆则从欲,敬以定命。图念作狂,克念作圣。

唐虞以来,心法默證。迨我孔子,统在师儒。

曰性相近,与气质俱。习善则善,以复其初。

大学之道,明德新民。明德即性,德本自明。

气拘物蔽,如镜蒙尘。先以格致,知之宜真。

诚正而修,行之宜敦。天德既全,王道乃行。

思言性道,大原自天。道不可离,存遏宜先。

戒惧慎独,动静交虔。中和以致,性量乃全。

孟言性善,本乎秉彝。专以理言,邪说皆非。

必称尧舜,人皆可为。尽心知性,以造其理。

存心养性,惟事是履。非外铄我,固有之美。

放心不求,弗思耳矣。洎乎有宋,濂洛关闽。

考亭后出,集其大成。问学是道,德性是尊。

涵养用敬,入德之门。致知力行,毋怠毋昏。

人参三才,惟此性道。天地非大,吾身非小。

万物皆备,及躬自葆。扩而充之,被乎四表。

气质之性,君子弗性。困勉虽劳,生安可并。

反之之功,循序渐进。希圣希贤,匪异人任。

困而不学,暴弃实甚。敬述兹篇,用勉德行。

(0)

一剪梅.寄蔚州道友

越过灵仙壶水傍。西河饯送,诚厚难忘。

未能款话便登程,度岭严寒,来意匆忙。

幸得和平达道乡。浑源丰足,诸事安康。

有人东去寄新词,报与知音,表我行藏。

(0)

遣兴五首·其三

陶潜避俗翁,未必能达道

观其著诗集,颇亦恨枯槁。

达生岂是足,默识盖不早。

有子贤与愚,何其挂怀抱。

(0)

一剪梅.下山

为爱前高自觉过。天生阻隔,不放冲和。

前头何处道缘深,无福清闲,有分奔波。

老也功亏一任魔。长春教语,慎勿蹉跎。

自来达道学仙人,功也无多。行也无多。

(0)
诗词分类
清明节 老师 冬天 边塞 孤独 讽刺 豪放 咏物 写花 闲适 牡丹 节日 写人 挽诗 惆怅 写雨 题诗 写景
诗人
冯小青 葛洪 王赞 韩熙载 田为 苏易简 毌丘俭 朱高炽 李宗谔 宋璟 刘采春 孙皓 徐绍桢 黄大临 龚用卿 丘丹 吕坤 朱翊钧
诗词赏析
名句欣赏

Copyright © 2025 小诗句网

本站提供古诗原文及赏析、诗人简介及诗词名句大全。

网站备案/许可证号:鲁ICP备2023034539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