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使用场景
- 朴斲一词多用于赞扬一个人的性格或者行为,特别是在表达对某人直言不讳、坦诚无私的态度时常用。例如,可以用来形容一个人在工作中坦诚直率、不畏权威,与同事真诚合作的态度。
- 例句
- 1. 他的性格朴斲,从不会说谎。2. 她是一个朴斲的人,总是直言不讳地表达自己的观点。
- 基本含义
- 指人朴实无华,不事虚饰,直言不讳。
- 基本解释
亦作“ 朴斵 ”。砍斫;削治。《书·梓材》:“若作梓材,既勤朴斵,惟其涂丹雘。” 孔 传:“为政之术,如梓人治材为器,已劳力朴治斵削,惟其当涂以漆丹以朱而后成。” 南朝 梁 刘勰 《文心雕龙·程器》:“是以朴斵成而丹雘施,垣墉立而雕杇附。” 前蜀 贯休 《上裴大夫》诗之二:“我有白云琴,朴斲天地精。” 宋 叶适 《孙祖佑解元世友堂》诗:“朴斵吁已勤,礱密审所宜。”
削治;治理。《文选·张华<励志诗>》:“如彼梓材,弗勤丹漆,虽劳朴斲,终负素质。” 李周翰 注:“梓匠理材,不勤以丹漆饰之,虽劳於理削,终不成器也。” 唐 杨炯 《卧读书架赋》:“朴斲初成,因夫美名。两足山立,双钩月生。” 宋 叶适 《代宋彦远青词》:“从仕乖政刑之中,治心失喜怒之节,况方勤於朴斲,曾罔筮於日时。”参见“ 朴斲 ”。
- 延伸学习
- 可以进一步学习与朴斲相关的成语或表达,如“朴实无华”、“直言不讳”等。举例不同年龄层学生对这个词语的造句:1. 小学生:他是一个朴斲的人,从不会说谎。2. 初中生:她的性格朴斲,总是直言不讳地表达自己的观点。3. 高中生:他是一个朴斲的领导,坦诚无私,与员工真诚合作。
- 故事起源
- 暂无相关故事起源。
- 记忆技巧
- 可以联想朴实无华的人像一块未经雕琢的木头,没有任何修饰,直率、真实。将“朴斲”拆解成“朴”和“斲”来记忆。
- 词语结构
- 形容词+形容词
- 详细解释
- 朴斲是由“朴”和“斲”两个字组成的成语。其中,“朴”指朴实、真诚、质朴,不做作;“斲”指砍、切割。朴斲的意思是指人朴实无华,不事虚饰,直言不讳。形容一个人说话直率,不做作,坦诚而真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