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使用场景
- 诤谏常用于形容在关键时刻敢于直言的人或行为。它强调了诚实、勇敢和坚持原则的品质。这个成语常用于描述对上级或同事错误行为的批评和劝告,也可以用于形容对社会不公正现象的直言不讳。
- 例句
- 1. 他毫不犹豫地对领导的错误进行了诤谏。2. 在关键时刻,他勇于诤谏,帮助公司避免了一场危机。
- 基本含义
- 指正直而坚决地劝告或指责上级或同事的错误。
- 基本解释
直言劝谏。 郑振铎 《桂公塘》二:“当时 陈宜中 为丞相的时候, 伯颜 也遣人来要 宜中 去面讲和款,那时 天祥 在他的幕下,再三的诤谏道:‘相公该为国家自重。’”
- 延伸学习
- 了解更多相关的成语和故事,如“忠言逆耳”、“直言敢谏”等,可以更好地理解和运用“诤谏”这个成语。举例不同年龄层学生对这个词语的造句:1. 小学生:老师,我想诤谏一下,我们学校的操场需要修整一下。2. 初中生:我勇敢地诤谏了父母,告诉他们我不喜欢他们为我安排的课外班。3. 高中生:我向学校领导诤谏了不合理的规定,希望能够改变。希望以上学习指南能够帮助你全面了解和运用“诤谏”这个成语。
- 故事起源
- 《左传·僖公十二年》中有一则故事。公叔文子因为对国君的错误政策进行诤谏而被贬到齐国。这个故事表达了对上级错误的直言不讳,并且因此受到不公正对待的情况。
- 记忆技巧
- 可以将“诤谏”记忆为“正直的劝告”。通过将“正直”和“劝告”这两个关键词与成语的发音相联系,可以更容易地记住这个成语的含义。
- 词语结构
- 主谓结构,由“诤”和“谏”两个字组成。
- 详细解释
- 诤谏是由“诤”和“谏”两个字组成的成语。“诤”意为直言不讳,坚持真理;“谏”意为规劝,劝告。诤谏表示以真诚和坚定的态度向上级或同事提出错误的观点或行为,并劝告其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