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详细解释
- 词语解释
- zhú wù bù huán ㄓㄨˊ ㄨˋ ㄅㄨˋ ㄏㄨㄢˊ
逐物不还(逐物不還)
谓沉湎于世俗。语本《庄子·天下》:“惜乎 惠施 之才,駘荡而不得,逐万物而不反。” 三国 魏 嵇康 《赠兄秀才入军》诗之十八:“流代难寤,逐物不还。至人远鉴,归之自然。”
- 基本含义
- 指人贪婪不知足,总是追逐物质财富而不还回去。形容人心不满足,贪得无厌。
- 使用场景
- 逐物不还一般用于贬义的描述,用来批评那些过分追求物质利益,不顾道德和社会责任的人。可以用于描述个人的行为,也可以用于描述社会现象或某个群体的特点。
- 故事起源
- 逐物不还这个成语最早出自《史记·伍子胥列传》。伍子胥是春秋时期楚国的名将,他曾在战争中立下了赫赫战功。然而,当他功成名就后,却因为贪婪不满足,追逐名利而不顾国家和人民的福祉,最终导致了他的失败和悲剧。
- 词语结构
- 逐物不还是一个由四个汉字组成的成语,没有特殊的结构。
- 例句
- 1. 他是个逐物不还的人,永远不满足于已经拥有的财富。2. 这个社会上有太多逐物不还的人,他们只顾追逐个人利益,而忽视了公共利益。
- 记忆技巧
- 可以通过联想记忆来记忆这个成语。可以想象一个人追逐着物质财富,却不愿意将它们还回去,表现出贪婪和不知足的心态。
- 延伸学习
- 如果你对中国的成语感兴趣,可以继续学习其他有趣的成语,了解它们的起源和使用场景。成语是中国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学习成语,可以更好地理解中国人的思维方式和价值观。举例不同年龄层学生对这个词语的造句:1. 小学生:他是一个逐物不还的人,他总是不满足于自己已经有的玩具,总是想要更多。2. 初中生:现在的社会上有很多逐物不还的人,他们只顾追逐个人利益,而忽视了社会的发展和进步。3. 高中生:贪官污吏是典型的逐物不还的代表,他们利用职权追逐个人财富,而不顾社会的公平和正义。